第82章 收藏指南(11)(1 / 3)

國寶金匱直萬:上部圓形有“國寶金匱”四字。下部為方形有“直萬”二字,直書於兩豎紋之間,因折值太高而未正式流通,所以存世僅二枚。

由於王莽時期貨幣形狀奇特,文字秀美,錢幣愛好者都喜愛王莽時期各種形狀的錢作為玩賞品收藏,所以古泉商為投入所好,仿製了大量的珍稀品,以致王莽錢幣偽品大大超過了真品的數量,這也是世界罕見的。尤以金錯刀偽品極多,“一刀”二字,用黃金錯填的偽品不多,主要是用金粉描成一刀二字的偽品及各種新鑄的莽錢偽品。清末民初,用真錢翻鑄,采用失蠟鑄造法製成,其文字、形狀均以真品相仿,惟筆劃鋒芒處已變得圓渾,又內部未經氧化,重量稍大於真品。偽品中不乏有水平較高的,需要我們認真的鑒別,光靠書本及拓片是無法解決的。拓片隻是把其形狀與大小拓下來,對於我們鑒別此錢的真偽有很重要的參考依據。但不是絕對的依據。“拓”,就是把一枚錢放好,鋪上宣紙用撲子沾墨把它原樣子取下來,這種方法保留了許多珍貴的資料,解決了許多以前解決不了的難題,也使我們後人看到許多存世孤品,大開了眼界。

(四)漢代特殊的品類

1.中國最早的鐵錢

在漢代出現了我國最早的鐵錢,不管過去觀點持西漢末公孫述在四川稱帝時所鑄鐵五銖,還是現在觀點中國鐵錢早在西漢時就有了,均為漢朝就已有了鐵錢,因而可以斷定鐵錢的出現是在漢代。現在流傳在世的四銖半兩錢中,顏色暗紅的,就是雜鋁鐵合鑄。且在近幾年的,考古發掘中,從西漢墓中也出土了較多的鐵錢,麵文為篆書,方孔無郭或有郭二種。重量也與漢文帝時流通的四銖半兩錢相近。

2.皮幣和白金幣

漢代還有一種貨幣雖然為時很短暫,然而在我國幣製史上卻是一種比較重要的事,就是武帝時實行的皮幣和白金幣。

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塊一方尺,周緣飾以彩績,值四十萬錢。但它僅被用於王侯、宗室的朝覲,聘享。

白金幣:是銀與錫合金製造的鑄幣,分三種,①為圓形龍幣,叫做白選(撰),重八兩,值三幹錢。②為方形馬幣,重六兩,值五百錢。③為橢形龜幣,重四兩,值三百錢。

(五)由形文各異到隋五銖的統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貨幣如同它的政權紛亂,未統一一樣,沒有統一的貨幣,各國行使的貨幣也不一樣,總的來說這時期的貨幣種類不多,流傳在世的也不甚多。這時雖然是中國貨幣製度衰落混亂的時期,但也是幣值從紀重錢到年號錢的過渡時期,錢文書體也從篆書演變到隸、楷書的時期。

三國貨幣主要品名與特征:

1.魏:實行五銖錢,直徑2.5厘米;重3.43.5克。“五”字交筆彎曲,“朱”字頭圓折,外郭寬,頭劃肥。

2.蜀:有直百五銖,直百,蜀五銖,多有背文或紋飾,如“王”字,帶鉤,三星等。或模鑄,或鏤刻,多陰文。

直百五銖:麵文為“直百五銖”,直徑2.8厘米,重9.5克,最輕的則不足3克。有的背麵模鑄陰文“為”字,錢背有“為”字,通稱“犍為五銖”,是四川犍為所鑄。

直百:錢為“直百”橫讀,直徑2厘米以內,重約2克,輕小的不足0.5克。是較為少見的品種。

蜀五銖;麵有內外郭,體形小,字劃肥,直徑2.1厘米,重2.5克,銅色發暗。

3.吳:有大泉五百,大泉當千等。

大泉五百:錢文順讀,麵背有內外郭,一般直徑2.9厘米,重7克。少見品。

大泉當千:錢文旋讀,麵背有內外郭,一般直徑3.8厘米,重14.5克,小的直徑2.5厘米,重3.5克。少見品。

東吳還鑄有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但至今未見出土品,大泉五千世上僅二品。

三國錢的特點是一少二雜。

兩晉貨幣主要品名與特征:

兩晉,流通中主要沿用漢、魏的五銖錢,後又用孫吳錢幣,此外,兩晉時期還存在著地方政權鑄行的錢幣。

漢興:公元338年,成蜀在漢興年間所鑄,形製沿用五銖錢,麵文為“漢興”,有橫讀,直讀二種,篆書橫漢興,隸書直漢興,橫書者極為少見。直徑1.67厘米,重約1克多。這是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大夏真興:我國西北部夏赫連勃勃真興年間(419—475年)所鑄,錢文隸書“大夏真興”,麵重郭,存世極罕,開創了國號,年號同鑄於幣文的先例。

涼造新泉:為西晉末年割據涼州的張軌建國前涼所鑄。麵為“涼造新泉”,直徑1.8厘米,重1.5克,類似西漢小五銖,很薄,極為罕見。

豐貨:後趙占據北方時所鑄,麵文篆書“豐貨”,重約3克,字有大小二種,大字者麵無內郭,此錢很少見。

定平一百:錢文“安平一百”順讀,直徑12.5厘米,僅重0.7克,很薄少。

太平百金:麵為“太平百金”、“太”有作“大”者,“錢”有作“金”者,錢文順讀。錢形薄小,一般直徑2.5厘米,重3.25克。背有水波紋,有傳形的,少見品。

沈郎五銖:東晉末沈充所鑄,銅色發白,僅重1克,極薄小,猶如榆莢,隻稱“朱”,不稱“銖”,錢文作“五朱”,少數或作“五金”。

南北朝貨幣主要品名與特征:

1.南朝

南朝宋、齊、梁、陳都鑄錢,名目繁多,幣製紊亂。

劉宋鑄“孝建四銖”,麵文“孝建”,背文為“四銖”,後有的省四銖,有的省孝建,一般重約2克,錢文為薤葉書,版別很多,麵背穿上下各一星的,傳形的,合背的,都為少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