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收藏指南(19)(1 / 3)

清人錢泳的《履園叢話》卷二也有“古磚”一條,言稱他從友人那裏借拓古磚計30種,且在書中一一說明其來曆和特征,以“傳文藝林,亦可備嗜古之一助”。這些古磚分別是:漢萬歲磚、漢五風磚、漢竟寧磚、漢建平磚、漢永建磚、漢本初磚、漢中平磚、漢長亭磚、吳寶鼎磚、吳潘塚磚、晉太康磚、晉蜀師磚、晉永平磚、晉元康磚、晉永寧磚、晉永興磚、晉永嘉磚、晉建興磚、蜀漢建元磚、東晉泰元磚、晉鹹康磚、晉永和磚、宋元嘉磚、宋泰始磚、梁天監磚、梁台城磚、隋大業磚、唐大和磚、唐大中磚。錢泳還對古磚的題字作了研究。

乾嘉時及乾嘉之後,張廷濟、陸增祥、阮元、陸心源、況夔笙諸人亦大量收集古磚,文人中以致相習成風。如苗先路得君子館磚於河間,李申耆得廉頗墓磚於壽州,馮柳東著《浙江磚錄》,皆見於文獻所載。阮元積得漢晉八磚,因題室名日“八磚吟館”,賓友聯吟,乃編為骸《燭集》三卷。陸心源收藏古磚達800餘塊,作《千甓亭古磚圖錄》20卷,他的許多藏品現收藏在浙江博物館。張廷濟曾在海鹽觀海潮,海潮遠退數十裏,見井灶街墓基址,其中有古磚累累,於是雇漁人擔之,得漢晉古磚8塊,因取名讀書處日“八磚精舍”。八磚之中,有漢永寧元年磚、太康年郭家葬磚等。況夔笙在揚州,見虹橋西南有頹垣一角,屹立荒煙蔓草間,便請郭姓老仆登城尋磚,先後得城磚7塊,既有唐磚:也有宋磚。況又將一斷磚琢為磚硯,蒼堅致潤,非他磚所及,甚為歡欣。

古磚偽作,清代已有所見。據《笑笑錄》卷六載:畢沅出任陝西巡撫,正值六十壽。有一縣令命家丁送來20塊古磚作為壽禮,並將磚名拓出,裝成冊頁,古雅可愛。喜愛金石的畢沅見之甚喜,特地接見送磚的家丁,說道:“我過生日,你的主人送±這樣風雅的禮物,我甚為感謝。你回去代我向你主人致謝,過幾天我再寫信給他。”那家丁順口答音說:“小人對這件事也出力不少。”畢問其緣故,仆人便將其主人如何覓舊本摹仿,如何在某處定造,如何上色,如何使之剝落,如何使之生出苔鮮,一一言之,毫不隱諱。畢聽後,不作一語,拂袖而人。錢塘還有一位叫孫承祖的文人,嗜好古磚,也曾被人欺騙。同治年間他遊台灣,每到一處便以重金購買古磚,行囊中裝十幾塊大磚,一有閑暇便取出,陳列於幾案,一一摩挲,至夜不倦。其實這些磚中,半數是贗品。

清朝人對古磚尚且如此看重,今人則更應珍惜它了:百年前世間已流有古磚贗品,今之藏者更需要嚴加鑒別了。清代以來,不少文人喜用古磚作硯,稱為“磚硯”,這種雅好在文人中至今不衰。魯迅亦愛古磚。他早年收藏的磚文拓片,已經被魯迅博物館編輯成《俟堂磚文雜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十四、漢瓦難求

“漢瓦”也不是單指漢朝的瓦,戰國時期和秦漢魏晉及隋唐時代的古瓦均應在文人收藏之列。

古瓦最有價值的是瓦當。據我的一位朋友講,60年代初他到西安辦事,在鹹陽農村就見當地農民有賣瓦當的。他們都很在行,常見的瓦當,如銘文是“美意延年”等吉語類的,一塊賣70多元,罕見的更是相當之貴。如今,在西安,霍去病墓的瓦當拓片,一張已賣到250元。

瓦當是宮殿屋簷頭那塊筒瓦的底,有圓形的,那是覆瓦:有半圓形的,那是仰瓦。瓦當初創於西周,當時紋飾較為簡單,有粗繩紋、細繩紋、重環紋等。戰國時期,建築物講求華麗,瓦當藝術隨之發展,題材日趨廣泛,有魚、鳥、鹿、蟲、草等,出現了取材於自然的新風貌。這一時期的瓦當多作半圓形。其中燕下都山形瓦當,卷雲瓦當,饕饕瓦當,三晉之卷雲紋瓦當,齊魯之樹紋、鹿紋瓦當,洛陽之渦形、鹿、雙麟瓦當,既傳神而又富有韻律,代表了戰國瓦當的藝術風格。

秦漢時代是瓦當的鼎盛時期。從鹹陽、西安、臨潼等地出土的瓦當來看,秦代瓦當除鹿紋、魚鳥紋外,又有了四獸、雙貓、夔風、鴻雁等形神兼備的紋樣。這樣的紋樣一般都有象征性,多取其吉祥如意和求安求福之意。秦代還出現了字紋瓦當,字體多是比較典型的小篆書體,行款較為固定,少有圖案。如“羽陽千秋”、“千秋利君”等皆如此。“永受嘉福”為繆篆字紋瓦當,其文字與秦代繆篆璽印在書風上相類似。此類瓦當絕少發現。另外還有一些特殊字紋的瓦當。它們不僅在字數上有所增多,而且在畫麵的構思上有奇特之處。如“維天降靈,延元萬年,天下康寧”12字瓦當,以小篆書寫,文字工整,字形輪廓大小均勻,可與同時代之碑刻文字相媲美。

瓦當紋飾發展至漢代,進入高峰時期。它的藝術風格吸收了先秦以來的精華,同時融入了當時的藝術特點,無論在藝術形式和內容上都有重大突破,顯示了漢文化駕馭工藝美術的思想力量與高超的工藝水平。這一時期的瓦當以雲紋圖案的居多,雲紋組織在網心外圍或網邊中間,千變萬化,形式多樣。動物瓦當中有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像為圖案的四方神瓦當,也有豹紋、虎紋、鳳紋、鶴紋、馬紋、龜紋、蛙紋、玉兔紋的瓦當。四方神瓦當多組成合套,有驅邪之意。四像形象細膩動人,力度超凡,富有磅礴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