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稱金文和鍾鼎文,是與其當時文字基本使用形式有關。周朝時,大量鑄造青銅器,如敦、籃、簋、鬲、意、彝、鍾、鼎等。這些青銅器上鑄有銘文。據《周禮》所記,銘文的主要內容為;“論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慶賞、聲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順也;明示後世,教也。”
青銅器中,鍾與鼎不僅數量多,而且銘文的規模也大,鍾鼎文便由此得名。如著名的西周毛公鼎,銘文有497個字。古代金屬統稱金,於是大篆亦稱金文。周宣王時,太史籀著有大篆十五篇,即所謂史官教學童子的字書《史籀篇》。這也就是大篆稱籀文的由來。
大篆是甲骨文至小篆之間的文字,跨越近千年。所以大篆有一個相當長的發展過程。西周時期的大篆與甲骨文十分相似,如周成王時期的《矢令簋》、康王時期的《大盂鼎》的結體,與帝辛時期的書契就十分相似。戰國時期的秦國《石鼓文》,則與秦國統一中國後的小篆相近似。秦代的小篆與戰國時期秦國的大篆本是一脈相承,所以有人將《石鼓文》視為小篆。
戰國時期的大篆,隨著諸侯國的蜂起,各諸侯國獨立的經濟、文化體係的建立,文字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大篆出現了地域特性,如西方的秦係、南方的楚係、北方的晉係。大篆發展到最後階段,便是一個旁雜紛錯的局麵,這也就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要統一文字的根本原因。
首種規範書體——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全國統一使用的一種書體。《說文解字》中談到:“七國……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秦始皇時期,留下了大量的小篆刻石。其中有:《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砑台刻石》、《之罘刻石》、《之罘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
小篆是我國文字史上第一種規範書體。它把原來尚未固定形式的各種文字偏旁統一了起來。每一種偏旁隻有一個固定的形體,同時,每個偏旁都有一個基本固定的位置,不能隨意遷動。小篆線條圓轉流暢,間距均勻,富有裝飾性,擺脫了象形文字的形態特征。
由於應用場合不同,小篆的形體也產生變化,如用於瓦當、印講、錢幣等等的文字都有其各自不同特色。其中,印講文字被稱為“繆篆”。
漢代時期,小篆逐步被隸書所取代而成為一種裝飾性應用文字,如碑額篆書。形體也由秦代時期的長方形變為方形,趨於隸化,如《婁山刻石》;有的處於非篆非隸,兩體相間而為之。如《三公山碑》。
小篆作為一種書法書體,一直延續至今。代有書寫篆書的傑出書家,如唐代有李陽冰,宋代有“二徐”:徐鉉、徐鍇,元代有趙孟頫。清代隨著碑學的興起,習書篆書蔚然成風,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吳昌碩等大家相繼湧現。小篆獨特的表現形式在新的情況下,得到了空前的發揮。
篆書的基本運筆方法
書法藝術的筆法,有一個從簡到繁的過程。篆書的基本筆法,可以用“玉箸縱橫”來比喻,意思是篆書的各種筆畫,就是由像筷子一樣的線條組合而成的。
雖然隻有這麼一筆,但要寫好它也是不容易的。一筆決不是隨便地畫一下,應在堅持中鋒運筆的前提下,要理好起筆、行筆、收筆三個步驟。
起筆,是一畫的開始。起筆要逆勢落筆,橫畫做到“欲右先左”,豎畫做到“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跡之中。
行筆,是筆跡的延伸。行筆時,筆管稍帶逆勢;筆鋒需中正,筆毫均勻鋪開,切勿使其偏於一邊。這樣才能筆鋒著力,產生凝重渾厚的線條。
收筆,是行筆終止收鋒。收筆時不能將筆鋒輕易畫出,如果鋒毫外露,線條就會顯得輕薄。收筆時應注意回鋒,即所謂寫橫畫時要做到“無往不收”,豎畫時“無垂不縮”。這種藏鋒收筆,也叫“護鋒”。
篆書除了橫豎線之外,還有許多不同方向、長短的弧線。
不同方向圓弧線的運筆的基本原理,和橫、豎線是基本相同,隻是起筆、行筆、收筆要隨弧勢的變化而變化,基本弧線的變化,可以理解為是左右半圓線。
在這直線與弧線的基礎上,可以引申出各種直線與弧線組合變化的線條。如篆書“凰”字,就是由橫線、豎線和不同弧度、不同方向的弧線組合而成的。
楷書的筆順適用於篆書
楷書為一般初學者所悉知,楷書的筆順也是人們所普遍掌握的。是否可以把楷書的筆順應用到篆書的書寫中呢?如果是可能的話,那麼理解篆書的筆順就方便得多了。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楷書是由篆書、隸書發展過來的。楷書的筆順也具有繼承性。同時,目前楷書筆順的基本原則是“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外後內”、“最後封底”等,也符合篆書的書寫實際。如書寫“焉”、“隨”、“家”、“囿”字,都遵循這些原則。
篆書的對稱結構
篆書中大多數的結構是左右對稱,如何才能把這類結構表現好,是每一個作篆書的書家所悉心研究的課題。這是篆書與其他書體根本不同的地方,也是篆書基本技巧集中體現的方麵。
實踐證明,寫好對稱結構的關鍵是:中軸定位。對稱結構的特征,是以中心軸為準,左右形象對應相同。所以先寫好對稱結構的中間一筆或結構,然後再寫左右,這是最科學的順序。例如書寫“小”、“火”、“大”、“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