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蹬轉交叉步反手擊球步法:起動後,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向左後方蹬轉,使身體轉向左後方。同時,右腳經左腳前向左後場區跨一步成背對網姿勢(在移動過程中,由正手握拍法換成反手握拍法)。接著,左腳邁一步,右腳再邁一步(重心移到右腳上),在右腳著地時發力反手擊球。擊球後,右腳往右後方蹬轉,身體隨即轉成麵對網,向中心位置回動。
以上都是從中心位置後退的步法。在比賽中,能回中心位置稍作停頓再起動,說明步法比較主動。但是,在比賽中,往往也會有被對方控製而出現被動的局麵。例如,在網前擊球後就需直奔後場底角回擊對方的平推球。這時,可用交叉步後退,步數不限,但最後一步仍須符合上述步法要求(右腳在後,重心在右腳上)。如果從後場上網擊球,步法運用也照此理。
2.兩側移動步法
從中心位置向左右兩側移動到擊球點上擊球的步法,稱為兩側移動步法。它一般用於中場接殺球,起跳突擊。
(1)向右側蹬跨步:起動後,左腳掌內側用力起蹬(同時向右轉髖),右腳向右側跨出一大步(重心落在右腳上,腳尖偏向右側,以腳趾製動),上身略向右側倒(側倒的程度根據擊球點高低而定)做正手抽、擋球。擊球後,以右腳前掌回蹬。若起跳突擊,用右腳(或雙腳)起跳,突擊後,右腳先著地(或雙腳同時著地)緩衝,回中心位置。
(2)向右並步加蹬跨步:起動後,左腳先向右腳並一步。緊接著,以右腳掌內側用力起蹬。此後的動作均與前述“向右側蹬跨步”一致。
(3)向左側蹬跨步:起動後,右腳掌內側用力起蹬。同時向左轉髖,左腳向左跨出一步(重心落在左腳上,腳尖偏向左側,以腳趾製動),上身略向左側倒做抽、擋球。擊球後左腳前掌回蹬,回中心位置。若起跳頭頂突擊,用左腳(或雙腳)起跳,突擊後,左腳先著地(或雙腳同時著地)緩衝,回中心位置。
(4)向左蹬轉跨步:起動後,以左腳前掌為軸,向左轉髖。同時,右腳內側用力起蹬,經左腳前向左側跨一大步(重心在右腳上,以腳趾製動)成背對網姿勢,上身略向前傾做反手抽、擋球。擊球後,以右腳回蹬隨即轉成麵對網,回中心位置。
(5)向左墊步加蹬轉跨步:起動後,左腳先向左側墊一步。此後的動作與前述“向左蹬轉跨步”一致。
3.上網步法
從中心位置移動到網前擊球的步法,稱為上網步法。上網步法是由交叉步(或並步、墊步等)、蹬跨步(或蹬跳步)構成。
所有的上網步法均應注意做到下列要求:
一是在什麼位置做最後一步蹬跨為好,要看球的位置而定。一般應以最後一步跨出以後,側身對網,自然伸直手臂讓拍子能打到球為宜,太遠打不到球,太近也會妨礙擊球動作,且延長了回動距離。
二是最後的蹬跨步都應右腳在前,步幅較大,著地點超越膝關節,重心在右腳上。右腳應以腳跟外側沿先著地,然後過渡到腳掌,並用腳趾製動,不使身體再前衝。右臂前伸擊球時,左臂自然張開。擊球後,立即以右腳回蹬;如果最後跨步步幅很大,左腳應自然跟隨前移一些,以便回動。
三是放網前球、挑球一般采用低重心姿勢,搓球、推球、勾球時身體較直,重心較高。撲球時往往需向前上方蹬跳。
以上幾點在具體分析下列每一個步法時,就不再一一重述了。
(1)蹬跨上網步法:起動後,左腳後蹬。接著,側身將右腳向球的方向跨出一大步擊球。
(2)兩步蹬跨上網步法:起動後,左腳先朝球的方向邁一步。緊接著左腳後蹬,側身將右腳朝球的方向跨一大步擊球。
(3)前交叉蹬跨上網步法:起動後,右腳先向球的方向墊一步,左腳再邁一步。緊接著左腳後蹬,側身將右腳向球的方向跨一大步,用正手擊球。
(4)後交叉蹬跨上網步法:起動後,右腳先向球的方向墊一步。接著,左腳往右腳後交叉一步(成側身後交叉姿勢),左腳一著地馬上用力後蹬,側身將右腳向球的方向跨一大步,用正手擊球。
(5)前交叉蹬跨上網步法:起動後,稍向左轉身,以右腳向左前場邁一步,左腳再邁一步。緊接著左腳後蹬側身將右腳向前跨一大步,用反手擊球。
如果從後場擊球後上網,則應用更多的步數前跑,然後做蹬跨擊球動作。
[二]步法常見的錯誤及糾正方法
(一)移動判斷錯誤
球的落點在後場卻往前場移動,球的落點在網前卻往後場移動,來球在左(右)方卻向右(左)方移動,這是比賽中最被動的步法錯誤。
[糾正方法]這主要是由於判斷錯誤造成的。應多進行教學比賽,提高對假動作及出球路線的識別判斷能力。
(二)反應慢、移動慢
[糾正方法]
(1)應保持良好的準備姿勢。每擊完一次球後,就要回中心位置做好準備姿勢,尤其要強調起踵、屈膝和全身自然協調。
(2)通過多球練習(或按手勢指令)作反應起動練習。
(3)通過跳繩,跳石級,跳沙池,負重起踵等,練習增強腳弓、踝關節和下肢的力量。
(4)將各種步法練習正確,反複練。
(三)步法與擊球動作配合不好,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