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無疑是相對完整的;然而,作為一個純粹的認知對象而言,曆史又是不完整的。歲月的滄桑淹沒了許多關鍵的細節,曆史的玄機又隱藏在這些消失的細節中。撲朔迷離的懸案為曆史的真相披上了一層光怪陸離的外衣,人們的眼光被吸引,人類特有的好奇心必將對這些塵封的懸案作出更加深層次的解析。
順治皇帝結局不明
曆代皇帝有哪個不愛江山?為了爭奪江山,兄弟反目成仇,甚至互相殘殺的實例在中國的曆史上並不少見。然而,順治皇帝卻是一位深情款款的帝王,他為了美人可以放棄至高無上的皇權。那麼,順治皇帝真的是所謂的“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典範嗎?這位十分注重感情的皇帝後來的下落如何呢?人們大惑不解。清世祖順治皇帝,即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崇德八年(1643年)承襲父位,當時年僅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十四歲(1651年)親政。他是在順治元年入關的清朝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順治皇帝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在位期間他削平群雄、打擊朋黨、沿用漢製、曆行節儉,使當時百廢待興的國家得以休養生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但是,正當他風華正茂年輕有為之時,在他的寵妃董鄂氏死後不到半年,他也從曆史中消失了。對於順治皇帝的結局,人們眾說紛紜。經過各方麵的綜合推斷,順治皇帝主要有兩大可能:第一種說法是:順治病死在了宮中。具體原因是因為愛妃董鄂氏及其愛子(即董鄂妃的兒子)相繼病亡,順治帝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子刻在紫禁城內的養心殿駕崩,年僅二十四歲。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的檔案支持第一種說法。據曆史文獻記載,福臨確實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度反對,最終未能出家;而不久則死於天花。《王文靖集·自撰年譜》中也有記載,王熙奉詔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青琱集》中記載,朝廷“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痘”。清史專家孟森亦發表《世祖出家事考實》一文,指出順治帝是死於天花。第二種說法是:順治皇帝出家做了和尚。我國的《清朝野史大觀》和《清史演義》中曾有記載:董鄂妃死後,順治帝精神受到極大刺激,萬念俱灰,看破紅塵,最終拋棄帝位,遁入山西五台山,削發為僧。這位順治皇帝真的可以為了一位已故的美人連江山都可以拋棄嗎?偌大的江山在這位順治皇帝的眼裏竟然比不上一位妃子重要?有人認為順治帝出家的確是因為董鄂妃之死導致的。據說,董鄂氏聰穎俏麗,知書識禮,十五歲時應選秀女,不久被順治之弟襄親王納為福晉。後來,她以親王命婦人侍後妃,屢入宮禁,與順治帝頻頻接觸。當時,順治的皇後和妃子都是皇太後的侄女,他與她倆根本沒有感情,形同陌路。董鄂妃的賢良溫馴、柔媚可人,使順治一見鍾情,董鄂妃對他也萌生愛意,於是,順治帝憑皇權在握,逼死胞弟襄親王,占奪弟媳,並將其接入宮中,不久即被封為皇貴妃,備受寵幸。從此,順治帝原來的嬪妃皆受冷落,這樣就引起了她們的不滿和皇太後的董鄂妃畫像怨憤。順治十四年,董鄂妃生皇四子,次日順治帝即宣稱此乃“朕第一子”,明白顯示此子為皇儲,董鄂妃將成為未來的皇太後。孝莊皇太後感到此舉將對她親手操縱的滿蒙聯姻的政治格局構成威脅,對她一手包辦的皇位傳承是個諷刺,於公於私都無法容忍。於是,便想方設法除掉董鄂妃。當年冬天,正當董鄂妃產後不久,皇太後忽然要去南苑養病。下諭旨讓嬪妃及文武百官近前視疾問安。董鄂氏豈敢違旨?隻得冒著風雪趕到京郊南宛,“朝夕奉侍廢寢食”。董鄂妃經不起如此折磨,麵容憔悴,身體衰弱,內心淒苦。更不料,她的愛子隻活了四個月就早夭了。這個打擊猶如雪上加霜,更使她一蹶不振,從此憂傷鬱悶,不到三年便撒手人寰,抱恨西去。後來順治帝追封董鄂氏為皇後。後人論及董鄂妃時,多強調她傾國傾城之貌。從《行狀》看來,順治帝更看重的是她善良、高潔的品行。皇家後宮美女如雲,而性情相投、知情識趣的知己則可遇不可求。順治帝與董鄂妃幸運地遇到了對方,然而天妒紅顏,董鄂妃青春妙齡不幸逝去,徒留多情的順治帝苦苦追憶,惋惜哀悼不已。於是半年之後這位為愛癡狂的順治皇帝就下了決心,舍棄大好江山去了山西五台山作了和尚。像順治這樣癡情的皇帝在曆史上還是十分罕見的。但是,也有人認為順治帝出家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借對董鄂妃之死的哀痛,來逃避當時宮廷中的爾虞我詐的鬥爭。據有關史料記載,順治皇帝自六歲登基之後,國家的一切大全實則掌握在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多爾袞攝政王手裏,後來又由自己的母後獨斷專行、臨朝稱製。當時順治帝雖小,但是對於自己作為一名傀儡皇帝來說心理實為不滿。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成人的順治帝逐漸變得喜怒無常、驕頑暴烈。精神和心理都受到了嚴重的扭曲。他的一部婚姻史又塗上了濃濃的血腥政治色彩:母後出於統治集團的需要,強加給他一個不如意的皇後和妃子,而帶給他極大喜悅的與董鄂妃的愛情卻是曇花一現,董鄂妃成了殘酷的宮廷鬥爭的犧牲品,這一切帶給他的是無盡的哀怨和憤懣!他身為一國之君,卻受製於人,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在這種情況下,他萬念俱灰,世間一切在他的眼裏都一文不值。於是,他下定決心毅然走出了深宮庭院,走進了可以享受人間和諧安詳的佛堂。至於後來盛傳順治帝在宮中病死的消息,實則是順治精心設計的一個假象,以此來掩人耳目。因為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人們認為一個有著九五之尊的皇帝突然出家為僧是行不通的。據《王文靖集·自撰年譜》記載,順治十八年元旦,朝臣應援舊例慶賀朝見,朝廷卻突然下令朝臣免見。然而,順治卻在養心殿破例召見了王文靖,進行長談。此後一連三天都單獨與他密談。此時順治才二十四歲,身體康健,為何緊急磋商?初六日夜,他又被順治召見,對他說: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詳聽朕言,速撰詔書,即就榻前書寫。他三擬詔書,順治三次過目,欽點,直至第二日中午才算定稿,晚上順治就去世了。此集作者是順治最寵信的漢族大臣,他說三次麵君內容關係重大,“不敢在書中披露”。據說,初五早晨,大臣們突然發現宮廷異樣,撤掉慶賀春節的對聯、門神,初七晚朝廷下大赦令,刑獄囚犯幾近一空,同時傳令民間不要炒豆,不要點燈,不要潑水——這正是當時民間祈福天花患者的風俗。即是說,順治是出天花而死。可是,繼位的人康熙也出過天花。那麼,康熙為什麼當時卻安然無恙呢?這又作何解釋呢?難道董鄂妃死了,老天也十分眷顧這位癡情的順治皇帝嗎?山西五台山後來,人們都認為,或許順治帝出家是天命所為,出家為僧是上天安排他了卻紅塵的一條必由之路。有關資料記載:順治帝曾對宮中禪師說:“願老和尚勿以天子視朕,當如門弟子旅庵相待。”還表示:“若非皇太後一人掛念,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他從宮中消失的前幾日,還叫最寵信的內監吳良輔,到憫忠寺削發做了和尚。還有一些相關的參考文獻記載,順治的兒子康熙,曾四次上五台山,目的就是探視他出家的父親。前三次上山,必屏退侍人,獨登高峰叩謁。第四次順治已故,他則吟詩哀悼,詩意悲淒。順治留下的隨身物品也可以作證:康熙年間兩宮西狩,途經晉北,在五台山上竟找到了內廷器物,作為供禦之用。這些器物當是順治隨身所帶的物品。以上這些記載以及物證都可以說明順治皇帝當年確實離開皇宮,削發做過和尚。第三種說法是最近曆史學家提出的炮擊致死說,認為順治在試圖征服台灣時,被鄭成功的大炮炮擊致死。一代九五之尊順治皇帝的歸宿眾說紛紜,對於他的結局人們提出的觀點都看似有理,但是究竟哪種情況屬實呢?我們也不得而知,因此,順治帝下落如何就成了中國曆史上的一樁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