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對曆史的拷問(3)(3 / 3)

梅妃悲喜交集,以為時來運轉。豈料,天剛亮,楊貴妃就氣衝衝地找上門來,嚇得唐玄宗不知如何是好,梅妃也被小太監偷偷送回了上陽宮。從此她再也到不了唐玄宗身邊。在冷宮內梅妃曾作《東樓賦》以抒心中哀怨。有一天,唐玄宗想起梅妃來,心有不安,於是就差人送給梅妃一斛上等合浦珍珠。梅妃不禁感慨萬千,提筆寫了一首《謝賜珍珠》:桂葉雙眉久不描,殘裝和目汙紅綃;長門盡人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讀後悵然不樂,令樂府為詩譜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這首詩曾由歌德從英譯本譯為德文、發表在《藝術與古代》雜誌上,是中國古詩最早譯為德文的一首。安祿山叛亂,長安城陷,梅妃死於亂兵之手。唐玄宗自蜀歸長安後,求得梅妃畫像,並親題七絕一首。後來在溫泉池畔梅樹下發現梅妃屍體,脅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禮改葬。一代麗人才女的不幸遭遇,得到人們深深的同情。有關梅妃事跡還見於宋代莆田人李俊市《莆陽比事》、宋代詩人劉克莊亦有詠《梅妃》詩,明代烏程人吳世美根據《梅妃傳》創作有《驚鴻記》傳奇,因劇中寫梅妃作《驚鴻舞》,故名《驚鴻記》,明清兩代關於隋唐的一些曆史小說如《隋唐演義》等均有梅妃故事,清代戲曲家洪升《長生殿》也寫到梅妃,蔡東藩《唐史演義》寫梅妃故事時依據曹鄴的《梅妃傳》,今日京劇舞台上有《梅妃》一劇,《中國名人名勝大辭典》,收梅妃作為曆史名人載入。《福建名人詞典》把梅妃列為福建第一個女詩人,可見梅妃在福建文學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正如梅妃研究專家李瑞良先生所說,梅妃是莆田人,如真有其人,“能這樣知書達禮,能詩善文,則當地文化發達程度可想而知”,“那就意味著唐代前期福建沿海地區漢文化已可以和中原地區相媲美”。因此研究梅妃已不是研究她個人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唐代前期福建沿海漢文化發展水平的問題,她的研究成果無疑對福建的文學史有著特殊的意義。盡管如此多的史料證明梅妃確實是曆史人物,在曆史上存在過,但是,也有人提出了否定的觀點。文學泰鬥魯迅、胡適、郭沫若等對梅妃作過研究,尤其是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對《梅妃傳》的作者和著作年代提出質疑後,梅妃有無其人的爭議一直持續至今,並列入《中國文化之謎》,中國學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化之謎》第四輯《梅妃有無其人》一文,其中認為“梅妃無其人”的論據主要有:第一、魯迅認為,《梅妃傳》跋文提到葉少蘊,葉是北宋末期人,可見作跋就是作者,由於年代不相及,《梅妃傳》是南北宋人偽作,梅妃是虛構人物。第二、據史料分析,有關梅妃事跡《舊唐書》、《新唐書》均無記載。第三、《梅妃傳》說,高力士使閩,但考於新舊唐書,都沒有高力士使閩的記載。第四、據當地民間傳說,江采蘋是個放鴨女,與《梅妃傳》所描述的能詩善賦的梅妃相去甚遠。第五、從地理演變看,莆田地處沿海,據舊縣誌載,在梁陳時代(公元六世紀)海潮漲時還可以湧到南山麓廣化寺前、西門外之泗華陂前和黃石東北的大龜嶼附近,所以唐明皇在位的時候(712~756),江東村這個地方可能還不曾存在。由於梅妃在正史上無傳記,現在就無從確定是否真有其人。說有的說沒有的都不能徹底說服對方,這已經成為一個曆史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