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伯特小時候是一個不為人注目的孩子,被人稱為“笨孩子”,上小學已經8歲了,比一般的孩子晚2年。上了學也沒好到什麼地方去,他的記憶力非常的差,理解力也跟不上一般的同學。因此,受到了老師的歧視,同學的鄙視。如果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希爾伯特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甚至還不如一般的孩子。

熬過了小學的希爾伯特終於上了中學,這時的他開始改變,用人們常用的一句話說就是由“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為什麼他會有如此大的改變呢?原來,在希爾伯特上中學的時候,俄籍猶太人閔可夫斯基一家搬到了希爾伯特家居住的地方。閔可夫斯基家有三兄弟,而且三兄弟都非常的優秀,才華出眾。尤其是小赫爾曼·閔可夫斯基的數學才能更為突出,上課老師要學生解答的問題,大家都解答不出來的時候,就讓他來解決。小赫爾曼·閔可夫斯基也沒有辜負大家的厚望,每次,總能讓同學們滿意,讓老師滿意。希爾伯特家和閔可夫斯基就隔一條河,過橋就到。當人們都在讚美閔可夫斯基三兄弟的時候,被稱為“笨孩子”的希爾伯特再也忍受不了別人的鄙視了,而是開始注意閔可夫斯基三兄弟是如何學習的。因為兩家離的近,年齡又相仿,因此,很快希爾伯特就和閔可夫斯基三兄弟成了好朋友。

在閔可夫斯基三兄弟的影響下,希爾伯特很快找到了自己喜愛的科目,那就是數學。當他在數學海洋裏暢遊的時候,他不是靠死記硬背,因為這不是他的強項,他喜歡用理解的方法去找規律等辦法去學習數學。慢慢地,希爾伯特成為班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他的數學成績已經是前幾名了,這在無形中改變了大家對他的看法。人們不再叫他“笨孩子”了。

後來希爾伯特轉學到了注重數學的威利預科學校。在這裏,他受到了老師的重視。沒過多長時間,他的數學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他科目也沒落後。

希爾伯特18歲時進入了哥尼斯堡大學。哥尼斯堡大學的管理比較鬆散,這就為希爾伯特攻讀數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於是他把他的時間全部用於數學。德國大學的第二學期,按規定學生可轉到另一所大學聽課。希爾伯特選了海德堡大學,因為那裏的數學名家富克斯吸引著他,富克斯的數學思想深深地影響著希爾伯特。本來,希爾伯特還可以去柏林大學聽課,可是故鄉哥尼斯堡的數學研究和探討的氛圍,使他毅然回到哥尼斯堡大學。

閔可夫斯基和年齡稍大一些的赫維茨也在哥尼斯堡大學學習,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歡研究數學。後來他們三個成了哥尼斯堡數學圈子裏著名的“三劍客”。誌趣相同的三個人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誼。

24歲的希爾伯特取得了在德國大學講課的資格,此前他已獲得數學博士學位。他開始以充沛的精力向世界數學難題衝擊。優美寧靜的哥尼斯堡給希爾伯特提供了很好的創造條件。他開始研究關於不變量理論的果爾丹問題,這個問題已經有許多數學家研究過,而且為它花費了許多的精力。但希爾伯特迎著困難而上,他把自己埋在了書堆裏,有時好幾天都不出屋子,吃飯都是別人給送進去。通過半夜的“苦行僧”生活,回報希爾伯特的是,問題被解決了。困擾了人們很多年的果爾丹問題被解決了。這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但希爾伯特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立即又開始了自己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