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成功發射衛星的第一枚運載火箭是前蘇聯用洲際導彈改裝的衛星號運載火箭。現在主要的運載火箭有“長征號”、“大力神號”、“德爾塔號”、“土星號”、“宇宙神號”、“阿麗亞娜號”等,下麵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運載火箭吧!
1.“長征1號”運載火箭
“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為了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出來的三級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為2.25米,起飛重量是81.6噸,起飛推力為112噸,能把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千米高的近地軌道。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長征係列火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長征1號D”火箭
“長征1號D”運載火箭是以“長征1號”火箭為基礎,進行改進的。主要的改進有:提高一子級發動機推力;提高二、三子級性能;采用“平台—計算機”全慣性實時跟蹤製導。經過改進,“長征1號D”火箭可以發射各種低軌道衛星,現在已經投入商業發射。
3.“長征2號”運載火箭
“長征2號”(代號CZ-2)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是在“長征1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以遠程火箭為原型研製而成的。長征2號火箭在1972年首次發射時,因箭上一根導線斷裂導致發射失敗。這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65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1噸,總推力28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數百千米的橢圓軌道。經過改進的“長征2號丙”火箭,采用大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箭長增加到35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增加到2.5噸。1975年11月26日,用它發射返回式衛星首次獲得成功,一直到1993年底共發射14次,均圓滿完成任務。“長征2號”還有一個改進型號—“長征2號丁”火箭,也是一種兩級液體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噸。1992年4月9日,利用它首次發射返回式衛星也獲得成功。
“長征2號”火箭采用了箭測方案,即利用火箭上的計算機加上若幹地麵設備對火箭控製係統進行測試。微電子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為實現這一方案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對火箭上的計算機進行了詳細的修改,經過各方麵的共同努力,最終獲得了成功,這是火箭測試技術的一大進步。
4.“長征2號D”火箭
“長征2號D”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噸。是一種兩級液體火箭。主要是通過在“長征2號”火箭的基礎上采取增加推進劑量和增大起飛推力的方法,使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
5.“長征2號E”火箭
“長征2號E”捆綁火箭,是以加長型“長征2號C”為芯級,並在第一級周圍綁有4個液體助推器,從而組成的低軌道兩級液體推進劑火箭。它總長49.68米,直徑3.35米,芯級最大直徑4.2米。每個液體助推器長為15.4米,直徑2.25米,總起飛重量461噸。這款火箭起飛推力為600噸,能把8.8~9.2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經適當修改後,還可以用來發射小型載人飛船。
6.“長征2號F”火箭
“長征2號F”火箭是在“長征2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目的就是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來提高可靠性、安全性。
CZ-2F是我國第一種為載人航天特別研製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運載火箭,是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在CZ-2E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新係統,即逃逸係統和故障檢測處理係統。火箭全長約58.34米,起飛質量479.8噸,芯級直徑3.35米,助推器直徑2.25米,整流罩最大直徑3.8米。火箭的芯級和助推器發動機都是使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濟作為推進劑,可把8噸重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千米、遠地點高度350千米、傾角42.4°~42.7°的軌道。這一款火箭由4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長度最長的火箭。它包括箭體結構、控製係統、動力裝置、故障檢測處理係統、逃逸係統、遙測係統、外測安全係統、推進劑利用係統、附加係統、地麵設備等10個分係統。其中,故障檢測處理係統和逃逸係統是為確保航天員的安全而增加的,其作用是在飛船入軌前,有效監測運載火箭狀態,若發現重大故障,能使載有航天員的飛船安全脫離危險區。另外,為兼顧衛星的發射,保留了有效載荷調姿定向係統的接口和安裝位置。“長征2號F”運載火箭先後成功發射了“神舟1號”至“神舟7號”飛船,為我國成功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做出了重大的曆史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