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國“長征”係列火箭(2 / 2)

7.“長征3號”運載火箭

“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二者的本質區別是“長征3號”增加了一個第三級。火箭全長44.86米,一、二級直徑3.35米,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為推進劑。三級直徑2.25米,使用更高效能的液氫和液氧為推進劑。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3.0米,起飛質量20.488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長征3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它首次采用了液氫、液氧作火箭推進劑;首次實現火箭的多次啟動;首次將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1984年4月,“長征3號”運載火箭首次成功地將“東方紅2號”試驗通信衛星送入預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990年4月,“長征3號”首次執行外星發射服務合同,成功發射了“亞洲1號”衛星。此後,“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包括“亞太1號”衛星、“亞太1號甲”衛星、“風雲2號”衛星等在內的多顆國內外衛星。

8.“長征3號A”火箭

“長征3號A”火箭是三級火箭,它繼承了“長征3號”火箭的技術成熟的優點,采用的是新設計的液氫液氧三子級裝備體係。火箭全長52.52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24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2.6噸。主要用來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發射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自1994年2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以來,發射成功率為100%,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授予“金牌火箭”稱號。

9.“長征3號B”火箭

“長征3號B”火箭是在“長征3號A”和“長征2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式火箭,芯級基本上就是“長征3號A”中使用的芯級,而助推器及其捆綁結構則與“長征2號E”相同。“長征3號B”火箭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也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或者發射衛星進入其他軌道。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0噸。

10.“長征3號C”火箭

“長征3號C”火箭是在“長征3號B”的基礎上,減少了兩個助推器,並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他軌道的衛星。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為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7噸。

11.“長征4號”運載火箭

“長征4號”係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其中,“風暴1號”為兩級液體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並完成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火箭長32.57米,最大直徑3.35米。“長征4號”是以“風暴1號”為基礎研製的三級常規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另一方案,後來被改型為“長征4號A”,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長41.9米,最大直徑3.35米。“長征4號B”火箭是在“長征4號A”火箭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一種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察應用衛星。火箭長為45.58米,最大直徑為3.35米。

12.“長征5號”火箭

“長征5號”運載火箭係列,以120噸和50噸的兩種發動機為基礎,構成直徑分別為5米、3.35米和2.25米的3種模塊,形成“通用化、係列化、組合化”的新一代運載火箭係列。

“長征5號”運載火箭之所以能夠突破3.35米直徑的限製,一個關鍵條件便是等待多年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的建成。在這之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3個發射基地均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製,火箭直徑不超過3.35米。如果將發射基地建在沿海,火箭就可以使用不受體積限製的海運;緯度較低的海南則可增強火箭的有效發射能力;廣袤的南海還可成為火箭殘骸安全的墜落區(長征5係列為無毒無汙染設計)。

一旦“長征5號”重型運載火箭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問世,中國航天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25噸,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12噸。另外,還可發射20噸級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大型空間望遠鏡、返回式月球探測器、深空探測器、超重型應用衛星,推動我國空間應用產業、載人航天技術以及天文科學的發展,也必將大大提高我國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