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美國運載火箭(1 / 2)

1.“大力神”係列火箭

“大力神”係列運載火箭,是在“大力神Ⅱ”型洲際導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先後有“大力神Ⅱ”改型,大力神3——A、3——B、3——C、3——D、3——M、3——E等幾種型號。“大力神Ⅱ”改型用來發射“雙子星座”載人飛船;“大力神3”係列火箭主要用來發射美空軍的大型軍用衛星,如偵察衛星、預警衛星、通信衛星、核爆炸探測衛星等,可以一次發射多顆不同軌道的衛星。它發射的航天器達美國航天器總數的1/10左右。

馬丁公司生產的“大力神3”不能直接將衛星送入靜止軌道,而隻能把衛星推到靜止轉移軌道,之後點燃衛星上麵的遠地點發動機或上麵級火箭將它推到靜止軌道。“大力神3”加上衛星自帶的“巴姆DI”上麵級,可把1270千克的衛星推到轉移軌道;如果用“巴姆OH”,則增加到1930千克;采用“63——E”時,增加到2270千克;用“E斯科茲”,就多達2590千克;用過渡級可達5440千克。“大力神3”能把1000噸重的衛星一舉送到低地球軌道。馬丁公司商用“大力神3”還可發射一箭雙星,如1989年6月發射了日本“通信衛星2”和英國軍用通信衛星“天網4——A”;1990年3月14日發射第二顆“國際通信衛星6”時,由於衛星未及時與二級分離,未能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失敗,但6月23日第三顆“國際通信衛星6”成功發射。

馬丁公司的“大力神34——D”,既能把4.536噸重的衛星直接送入靜止軌道,又能把7.690噸重的衛星推到低地球軌道,空軍的重型照相偵察衛星都是用“大力神34——D”發射的。它的造價為每枚6000萬美元,發射“鎖眼11”偵察衛星(重11~12噸)總價值為5億美元。大力神係列共發射141次,成功135次,成功率達95.7%。

目前,美國最大的運載火箭是“大力神4”,它能將17.69噸重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起飛總推力達235.9噸。它高達53米,有兩枚固體燃料助推器,每枚有10層樓那麼高。1990年6月8日夜間,“大力神4”首次發射了一顆重4噸多的電子偵察衛星。起飛時發出的白光亮得在5.5千米遠地方可閱讀一張新聞報紙。前美國空軍部長愛德華·奧爾德雷奇特說:“大力神4是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基石。”

2.“德爾塔”係列火箭

“德爾塔”係列火箭是麥道公司生產的。1981年4月,隨著美國航天飛機的投入飛行,美國不再使用一次性運載火箭,於是“德爾塔”係列火箭的生產被停止。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後,空軍又重新啟動生產新的“德爾塔2”火箭的計劃,又稱為“德爾塔6925”,新型的德爾塔火箭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加大第一級,采用更大的整流罩,增加改進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可將1447千克重的衛星推入靜止轉移軌道。“德爾塔7925”裝有更大更輕的固體燃料助推器,加上“巴姆DⅡ”第三級,能把1819千克重的衛星送入轉移軌道。火箭生產線現已完全恢複生產。1990年6月12日,用最後一枚“德爾塔”成功地發射了“印度衛星1D”,以後就使用“德爾塔2”發射了預訂的7枚商用衛星。

從1960年到1990年6月,麥道公司生產的“德爾塔”係列火箭一共發射了196次。該公司每年生產14枚新的“德爾塔2”,這一係列的運載火箭將是美國1000~1800千克級軍民衛星的主要發射工具。該公司仍以其高可靠性投入國際商用衛星發射市場。

3.“偵察兵”係列火箭

它是美國LTV公司為美國宇航局生產的係列火箭,主要目的是發射科學衛星。多年來,從意大利聖馬可海上平台發射了5顆意大利“聖馬可”科學衛星和美宇航局的“探險者”衛星。該運載火箭能把300~4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500千米高度的軌道,發射費為1000萬美元。

1988年初,美國LTV公司與意大利斯尼亞BPO公司簽訂了共同研製改進型的“偵察兵2”,專門發射微重力實驗回收艙。它在原來的“偵察兵”火箭上增加“阿麗亞娜3”或者“阿麗亞娜4”用的兩枚助推器,采用新的更大的整流罩,可運載較重的有效載荷。新的“偵察兵2”在非洲肯尼亞東海岸、意大利聖馬可海上平台或美國範登堡空軍基地每年發射3~4次,以供美國和歐洲用戶發射微重力實驗回收艙。“偵察兵2”能把536千克重的衛星推到278千米高度軌道,把464千克重的衛星送入555千米高度軌道,把342千克衛星射入1110千米高度軌道;而舊的“偵察兵”火箭隻能發射155、218以及275千克重的有效載荷。近年來,兩家公司正在商談具體合作研製措施,把“偵察兵2”改稱為“聖馬可1”,力求兩年內製造出來,並由兩家公司分別推銷。美國用戶由LTV公司負責,而意大利則尋找歐洲用戶,打算與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飛馬”火箭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