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在裝穀物的粗布袋上,雖然粗糙的針織圈有利於黏附蜂巢,但是蜂巢還是經不住稍微一抖,就都紛紛落地了。如果蜂巢是附著在一塊垂在桌邊、網眼細密的白桌布上,一陣輕微的小風吹過,也會讓它左右搖擺個不停,那會是怎樣的後果呢?在我看來,選擇這樣的地方築巢,是一個沒有豐富築巢經驗的長腹蜂的失誤,它們沒有從曆史中總結教訓:在人的居所中,對於它們的蜂巢而言,有些地方本身就存在著極大的威脅。
讓我們來瞧瞧長腹蜂的建築吧。長腹蜂所采用的建築材料,全是從濕度適宜的土壤中搜集來的細軟爛泥。如果附近正好有條小溪,它們就會去那兒采集濕軟、細膩的河泥。在我的小院裏,我可以不行半步路,就能悠然自得地觀看長腹蜂的辛勤工作。當灌溉渠中的涓涓細流晝夜不停地歡快奔流時,菜田裏萎蔫了的蔬菜如同久旱逢甘霖,咕咚咕咚地喝飽了,重新煥發出生機。長腹蜂們聞訊而至,它們簇擁著,一起采集寶貴的爛泥,在這個不盡如人意的旱季,這可是極不尋常的收獲。有些長腹蜂喜歡順流而下,最後停駐在布滿了細小支流的一塊水田上,有的選擇剛剛澆灌過的水槽。它們將黑黑的肚子卷起觸到它黃色的爪子,四足高高翹起,扇動雙翅,用螯肢仔細搜索著自己的目標,從淤泥表麵挑選出最好的築巢材料。那個能幹的女主人有時為了不弄髒自己,也小心地將衣袖卷起,可幹起髒活兒來也不比這些小精靈更出色。盡管是在稀泥堆裏幹活,可這些撿泥巴的長腹蜂一點兒也不顯得髒,它們有自己的絕招:將身子往上翹起,除了用足尖和大顎這兩個采泥工具外,身體的其他部位都離爛泥遠遠的。它們采得了一塊塊幾乎有小豆子那麼大的泥團,就用牙咬住泥團往回飛。在為築巢添一團泥後,會不辭辛勞地再飛回來收集另一塊泥團。隻要泥土還是濕潤的,濕度也很合適,這樣的工作就會一直進行下去,哪怕烈日當空也不例外,附近總有它們搜尋泥漿的身影。
村中的那方大水池是它們最常去的地方,那兒半圓形的空地顯得很空曠。住在這兒的人都來這兒給牲畜飲水,這樣,從水池中濺出來的水,在牲畜的有力蹄子的踐踏下,就會在地上滋生出爛泥來,即使三伏天的高溫和三九天的寒風也無法令它幹燥。這片踐踏出來的泥床,對行走的行人來說顯得尤為不便,可對長腹蜂來說,這就是它們要尋找的寶地,它們會從四麵八方趕到這個地方。於是,當您從這片臭烘烘的泥漿前走過時,總能看見一些長腹蜂在那裏忙得不亦樂乎。
從它們采集泥團的地點可以看出,灰漿的收集已經完工了,拿來就可以使用。當然,為使灰粒均勻,要先把泥團攪和在一起,並去掉其中粗糙的顆粒。用黏土築巢的其他建築工,比如石蜂,往往先從被踩實的道路上精心挑選一些幹燥的土粒,為了泥團更有可塑性,它們會再用自己的唾液將它潤濕,唾液往往會讓這灰粒很快就變得像石頭一樣堅硬。從技術上說,它們幹起活兒來不亞於人類的泥水匠,它們甚至知道水泥和水按怎樣的比例攪拌。遺憾的是,長腹蜂沒有掌握這個竅門,對於化學反應的奧秘更是一無所知,采來的材料也不進行特殊加工,采來時是什麼樣子,用於築巢時還是什麼樣子。
為了說明我想法的正確性,我從長腹蜂那裏偷來一些泥團,並把這些泥團與我親手采集來的泥團進行了比較。可是,從外觀和特性上看,我沒發現兩個泥團之間有什麼不同。後來,我又對蜂巢作了進一步的檢驗,證實了比較後的結論。石蜂的城池是由堅固的銅牆鐵壁構成的,因此,能在沒有任何的遮擋下,經受得住狂風暴雪的侵襲,但是長腹蜂的蜂巢就沒有很強的抵抗力,也無法抵抗大自然中無常的敵人。比如,我隻要在它們的蜂巢上滴上一滴水,它們的城池就會在水的作用下一點一點地變軟,直到最後變成和開始時一樣的一團爛泥。
如果在蜂巢的表麵上輕輕地灑上一些水,就像下了一場小雨一樣,蜂巢會立即攤成一堆稀泥。其實,長腹蜂的堡壘就是一團曬幹了的泥團,一旦遇到了水的侵襲自然會化為一灘泥水。
由此可見,長腹蜂並沒有改變泥團的性質,隻是為了便於使用而把泥團變成了灰漿。同時也說明,即使長腹蜂的幼蟲一點兒也不怕冷,它們的蜂巢也不能建在暴露的戶外,不然,蜂巢隻要一碰到雨水,就會化成一灘稀泥。因此,給蜂巢一個遮風擋雨的庇護所是十分必要的。從這一點來看,長腹蜂喜歡在人類的居所裏築巢的原因,除了溫度因素外,另一個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一是因為在人類的房子裏能防止雨水侵蝕,有利於保護巢穴;二是長腹蜂幼蟲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溫度和幹燥的環境。對於同時兼備這兩個條件的地方,我們的壁爐台是再適合不過了。
盡管長腹蜂的蜂巢都暴露在外麵,並且表麵上沒有好看的裝飾,但是長腹蜂的巢卻不失優雅。它們分成了很多的小房間,有的還會並列排成一條直線,彼此互相依靠著,這看起來就像一支排簫;最常見的是,數目不等的小房子集聚在一起,重疊起來。我曾數過,在重疊最多的地方有15間蜂房,其他地方也有10間左右。還有一些隻有3~4間,甚至也有1間的。從這些蜂房排列的情況看,挨在一起的蜂房數等於它的產卵總數,而散落的蜂房說明卵隻產了一部分,稀落的卵分布在了各個地方,可能某隻長腹蜂母親在別處找到了上佳的產卵地點。
長腹蜂的蜂巢從頂端到底部逐漸增大,長約3厘米,最寬處約15毫米,整個形狀近似一個圓柱形。蜂巢外表麵塗了一層均勻光滑的薄漿,能夠清晰地顯示出一道道凸起而傾斜的細細條紋,這使人聯想到一些花邊飾物上的螺旋形流蘇。其實,蜂巢上的每一道細條紋相當於一層基石,長腹蜂夯完一層條紋就往上築另一道條紋,一道道細條紋就是這樣形成的。我們隻要數數細條紋的道數,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長腹蜂為采集灰漿往返了多少次。我數了數,一般都在15~
20條之間。由此可知,築一間蜂房時,勤勞的長腹蜂光搬運建築材料就要來來回回地空運20多次,有的還會往返更多次,因此要築成一間密不透風的圓柱形蜂巢,是不可能搬運一次材料就完工的。
長腹蜂的蜂巢主軸,一般都呈水平或者有點兒偏斜的趨勢,並且蜂巢的出口都是朝向高處的。這就像壇子一樣,隻有口朝上才可以存放東西。長腹蜂的蜂房就是儲存蜘蛛的小壇子,這個小壇子的口築成水平或稍微上揚的形狀,就是為了裝住食物。我在這裏看到的這個細節,能讓人們辨別出很多書本都經常出現的一種錯誤。我細心地發現,有些書中的關於長腹蜂蜂巢的圖片,開口都畫在了蜂巢下方,這種錯誤圖片至今還有人使用。第一個犯這個錯誤的人是誰,我不知道,可這導致了長腹蜂要填滿一隻顛倒過來的蜂巢。
產卵期快要到來的時候,長腹蜂早早就把蜂巢一個個地建好,並且在裏麵儲存了很多蜘蛛,然後就把蜂巢封閉起來。蜂巢一直都保持著優雅的外觀,等到長腹蜂把蜂巢築到一定的數量時,它們就停下來做加固工作,它們會將所有蜂巢用一種防禦性塗料掩蓋起來,它們沒有任何的藝術性,隻是在蜂巢表麵胡亂塗抹。采集回來的未經任何加工的泥團,就這樣被它們用大顎隨隨便便地貼在了巢的表麵上,一點兒也不像築巢時那麼認真。這樣一來,那層粗糙的一點兒也不平整的塗層,破壞了蜂巢一開始的那份雅致。蜂巢間的溝紋、螺旋形流蘇狀的密封圈、粉飾灰泥的光澤全被塗層掩蓋起來了。最後,長腹蜂的窩變成了像是偶然間猛濺到牆上的一團幹泥巴,如同一隻隆起的形狀怪異的瘤子。
石蜂的屋外裝潢也是如此。它們在一塊卵石上築起一座座優美的鑲嵌著沙礫的小塔形蜂巢後,就用粗糙的灰泥塗層將它們那美麗優雅的巢層層地掩埋起來。可是,令人困惑的是,這兩個小家夥為什麼在建造好自己精心雕築的蜂巢後,又用灰漿毫不惋惜地將其掩埋掉呢?總之,人類是不會先建造好一座羅浮宮,然後又用刀子在廊柱上胡亂雕刻的。但是我們不要一味按照人類的思維,對蜂兒來說,隻要保證自己的孩子安全出世,巢穴再醜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必須有充分的準備,這些天生愚鈍的藝術家似乎還會有許多不合邏輯的藝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