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人類生來對於死亡有種神秘的敬畏,凡是古老的文明都認為人有兩個世界,一個現世,一個冥界。所以,當人在現世燈油枯竭,精力耗盡,生命消泯之時,便會鑄造通往冥界的道路,那便是墓葬。世界上的各大古老文明對墓葬都十分講究,國外的如埃及國王穀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墨西哥古城特奧蒂瓦坎的大太陽金字塔。中國人對墓葬的追求和建造規模更甚,秦始皇舉全國之力建造陵墓,至今仍是中國最大的陵墓。而其他許多帝王將相像唐乾陵、明永陵、清東陵等,對墓葬也是窮奢極欲,除了建造規模宏大的墓室和墓地之外,還陪葬大量金銀、玉石、字畫等名貴殉葬品,也就形成了獨特的墓葬文化,為後世考古和研究古代文化留下了大量寶貴財富。
在人們紛紛關注宏大的墓地、複雜精巧的墓室和令人煙花繚亂的殉葬品時,卻很少有人去關注裝殮屍體的棺材。
對死後千百年盛裝自己身體的靈柩,也就是棺材,古代的王公貴族極為講究,精心選用各種上等材質,如梓木、陰沉木、金絲楠木、玉石甚至奇石等,裝飾以精美雕刻和飾品,除了可以保存屍體完整之外,更能夠顯示出自己高貴的社會地位。平常人家,大多數用梧桐、柏木等各種普通常見木材,家境好些的還可用杉木、紅鬆等木材。窮苦人家,能有自己的一副棺材板便已滿足,而遇上兵患、水災、旱災等年份,華夏大地常屍橫遍野,餓殍滿地,那些因貧病交加死亡的人,大多草席裹屍,後事草草了事,而那些客死荒野的人,就隻能以天為被,以地為床,任由天地處置了。所以說,棺材是一個顯示社會不平等和殘酷性的物品並不為過。
近代來說,出殯規模最大花費最高的要數慈禧太後了。這個深深影響中國近代曆史的滿族老佛爺駕崩後,殯葬之事可謂窮奢極欲,規模驚人。後人在筆記中寫道:“看台上所有的西方人來賓都站起身來,脫掉了他們的帽子。龐大的靈柩就這樣在我們的麵前經過,那藍色的鳳凰在柩布上翱翔,紅花在鮮豔的金黃色綢緞上怒放,交織出一種斑斕的色彩。靈柩頂上的金球像太陽一般放射出光芒,那黃色的綢緞流光異彩,耀人眼目。慈禧太後就是這樣辭別了人世,這位奇妙而可怕的女皇。在其老邁靈魂的驅動下,跟現代世界展開了一場悲劇性的決戰。”
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在送葬隊伍最前端的是一隊身著新式軍裝、手拿長矛的騎兵,他們一個個裝束齊整,舉止得體。緊隨其後的是一列排著縱隊、手牽馬匹的仆役。再往後麵,是幾百名身穿猩紅色綢緞衣服、帽上插著黃色羽毛的抬棺人,他們輪換著抬行慈禧的靈柩。隊伍中有無數紙兵紙將紙馬紙轎組成的“陰兵”開道,就像鬼門大開,看起來恐怖瘮人,嚇得很多老百姓躲在家裏不敢出門,而看熱鬧的路旁百姓被勒令必須全部下跪迎送。據李蓮英和其侄子所著《愛月軒筆記》一書稱:慈禧太後的屍體入棺前,先在棺底鋪了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一層珍珠,厚度達一尺。慈禧太後的頭部上首為翠荷葉,她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一顆珍珠大如雞卵,價值達1千萬兩白銀;她的腳下放置了粉紅碧璽蓮花,兩邊各放了翡翠製成的西瓜、甜瓜和白菜等,以及由寶石製成的桃、李、杏、棗200多枚;她的身旁放置了27尊金、寶石、玉、翠雕佛像,身左放了玉石蓮花,身右放了玉雕珊瑚樹;此外,棺槨內還放置了8尊玉石駿馬、18尊玉石羅漢等。在葬殮完畢後,棺槨內又被倒入4升珍珠和2200塊寶石。巨大的靈柩從北京城東直門一直抬到清東陵一百多公裏地,足足走了五天,抬靈柩的人每走一段路就換一撥人,光是抬棺人就有幾百人。此次殯葬之事給財政困難,瀕臨崩潰的滿清政府又壓上了一個沉重負擔,沒過幾年,大清王朝便徹底走向了滅亡。從此之後,天佑中華,中國進入革命年代,再無如此規模之大,勞民傷財的喪葬之事了。
當時那幾百抬棺人之一,有個紫禁城專門秘密請過去的叫牛馬的人,是我師傅的師傅的師傅。
朝代瀕臨崩潰,皇族尚不自保,外麵兵荒馬亂,槍炮聲四起。身不由己,特別是對掌握重要信息的人來說,保命最要緊,所以那場盛大豪華陰森的抬棺結束之後,牛馬便從北京城偷偷跑到了山東魯中山區的一個小村子,也就是我後來出生的村子隱居起來。後來不斷有各路人馬人悄悄尋著線索暗中找到他,威逼利誘,想通過他了解慈禧陵墓的許多情況,但都被他嚴詞拒絕了。雖然慈禧禍國殃民,為一家之私,使我中華民族受盡外族淩辱,人人想將她千刀萬剮。但是作為一名抬棺人,守好秘密,盡好責任是規矩本分,私自壞了規矩便會帶來天譴。所以即使後來孫殿英已經將清東陵炸開,盜墓淩屍了,他也沒有對別人透露關於自己所知之事一個字,直到抗戰勝利前在村子裏孤獨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