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它們終究沒有瞞過我,我還是知道了它們的秘密。原來它們什麼都不需要做,它們並不是自己鑽進蜂巢中去的,而是掘地蜂親自把它們帶進去的。

上麵說過,四月的時候,原本住在洞口的蜂蟎的幼蟲開始活動。最初幾天,它們隻是蠢蠢欲動,呆頭呆腦。再過幾天,它們便會離開洞口那個地方。它們會去哪兒呢?它們會緊緊地攀附在蜜蜂的身上,被帶上了藍天,帶到了野外,甚至帶到更遠的地方。

蜂蟎的幼蟲會抓住一切機會爬到蜜蜂身上去。不管蜜蜂是要出門,還是剛從外麵回來,隻要它在洞口停留,就給了蜂蟎的幼蟲機會。它們爬到蜜蜂的絨毛裏,並緊緊抓牢。它們從不擔心蜜蜂會飛多遠、多高,因為它們對自己有絕對的信心,一點兒都不擔心會跌落下去。它們如此瘋狂冒險,隻有一個目地,那就是讓蜜蜂把它們帶到巢裏去,去享用儲藏豐富的蜂蜜。

第一個發現蜂蟎幼蟲爬上蜜蜂身體的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種喜歡冒險的昆蟲。它們可能是想在蜜蜂身上尋找吃的東西。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蜂蟎的幼蟲在蜜蜂身上的時候,是頭朝下,尾端朝上,身體與蜜蜂的身體垂直。它們喜歡待在蜜蜂的肩頭一帶,選擇好地點之後,就不會再作出改變。如果它真的是想從蜜蜂身上找東西吃的話,它不應該待在一個地方不動,應該到處跑動才對。顯然,找食物的說法是錯誤的。它們選擇攀附的部位都是蜜蜂身上最硬的部位,有時候是靠近翅膀下麵的部位,甚至是頭部。隻要它們選好了部位,便死死地攀住一根毛,雷打不動。由此我推測,事情的真相隻有一個,那就是小甲蟲爬到蜜蜂身上的目地是讓蜜蜂把它帶回蜂巢。

飛行中並非一帆風順,這位未來的寄生蟲此時要經曆一番考驗。蜜蜂有時會急速前進,有時會穿越花草,有時會用足部清理身體各部位,在往蜂巢中飛的時候還會與牆壁發生摩擦。無論如何,小甲蟲必須要牢牢抓緊,這樣才能達到目的。

不久之前我還在納悶兒,是什麼東西讓小甲蟲牢牢地攀附在了蜜蜂的身上,原來是蜜蜂身上的絨毛。而夾住絨毛的工具就是小甲蟲身上的那兩個大釘。至此我們才明白它們的真正用途。這兩個大釘非常精密,合攏起來可以穩穩地夾住絨毛,感覺比人類的鉗子還要好用。

還有,那些從口中分泌出的黏液此刻也能發揮作用。它能幫助小甲蟲緊緊地黏附在蜜蜂身上;同樣,幼蟲身上的硬毛和尖刺此刻也派上了用場。它們深深地紮入蜜蜂的軟毛中,把身體牢牢地固定在蜜蜂身上。

這麼多的“利器”平時似乎一無所用,但是當它們的主人要飛上藍天的時候,它們就變成了高端設備,來發揮自己的作用。一想到這一點,我就不禁對小甲蟲感到佩服。

為了觀察一下蜂蟎的幼蟲是如何進到蜜蜂的巢中,我在五月二十一日這天來到了卡本托拉斯的野外。

這是一項非常難的工作,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我在野外發現了一群蜜蜂,它們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受了什麼刺激,在天空中群蜂亂舞。我不解地看著它們,就在這時,亂哄哄的蜂群中響起了一種喧嘩的聲音。隻見一群掘地蜂像閃電一般飛了出去,到處尋找食物。與此同時,另外一群蜜蜂正滿載而歸。有的帶回的是采好的蜂蜜,有的帶回的是建巢用的泥土。

此時,我對這種昆蟲的習性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的認識中,無論是誰,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隻要你闖入了它們的蜂群或者碰到了它們的房子,那麼後果一定是悲慘的。一定會被成千上萬個錐子亂刺身亡。上次在觀察大黃蜂的時候就是因為離得太近,而被衝出的大黃蜂恐嚇了一下,那種恐懼的感覺至今難忘。

想要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總得付出點代價。我現在想了解蜂蟎,就必須要衝進這個可怕的蜂群,甚至還需要在蜂群裏麵站上幾個小時,一整天也說不定。我必須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們工作,不讓一切逃過我的眼睛。於是,我就一動不動地拿著放大鏡站在蜂巢前。為了觀察得更仔細,我的眼睛和手不能受任何妨礙。這樣的話,麵套、手套等保護用品都不能用。為了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為了解答關於蜂蟎的謎團,即使是臉被蜇得認不出來了也值得。這就是所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