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彈
R·440導彈為鴨式氣動布局,導彈鼻錐段有4個切削直角控製翼,尾部有4個彈翼,彈翼由內翼和可伸縮外翼組成,用於控製導彈的滾動。其中兩個尾翼裝有副翼,另外兩個尾翼裝有用於輔助雷達跟蹤的應答機和一個製導指令接收天線。
R·440導彈的發動機總質量為41.3千克,推進劑質量為26.4千克,發動機能夠在2.5秒內使導彈加速到Ma=2.3。
通過自動駕駛儀實現對導彈俯仰、偏航、滾動3個方向的姿態穩定。導彈尾部有4個十字型翼,用於控製導彈的滾動,同時還有十字型鴨式翼用於俯仰和偏航控製。
R·440/R·460都采用質量為14千克的高爆聚焦破片殺傷式戰鬥部,破片初速度為2300米/秒,有效殺傷半徑為8米。最初采用紅外近炸引信,1985年後裝備了改進的X波段脈衝多普勒近炸引信。VT-1導彈采用X波段紅外近炸引信。
(2)探測、發射與指控陸基基本型響尾蛇係統的主戰裝備由1輛搜索指揮車和3輛發射製導車組成。陸基響尾蛇係統的導彈從發射筒中發射,采用4聯裝發射架。4枚導彈安裝在P4R輪式裝甲車的轉塔上。
搜索指揮車由搜索指揮雷達、敵我識別器、數據處理係統、通信和數據傳輸係統及1輛電動輪式裝甲底盤組成。搜索指揮雷達采用Mirador4或TRS2630Griffon雷達,搜索範圍為30千米。搜索指揮雷達能夠處理30個目標的數據,可以自動跟蹤12個最具威脅的目標。發射製導車由單脈衝多普勒發射製導雷達、電視跟蹤器、紅外位標器、光學瞄準具、帶彈發射架和通信裝置等構成。
陸基響尾蛇4000係統采用LIVH無線通信,可允許導彈發射車間距為0.8~3千米。采用J波段單脈衝雷達進行發射製導,能夠自動跟蹤目標,利用角誤差測量係統,可同時製導2枚導彈。
陸基響尾蛇5000係統增加了光跟蹤器和新型天線,監視距離可達18千米。係統改進後可多配備2枚西北風導彈,用以應對飽和攻擊。
SHAHINE係統的1輛搜索指揮車可以控製和協調4輛發射製導車,也可以通過防空網絡和其他的搜索指揮車協同;可以同時顯示40個目標,自動跟蹤12個最具威脅的目標。
響尾蛇NG導彈係統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兼容不同類型的搜索/跟蹤雷達。
響尾蛇防空導彈武器係統主要的性能特點是機動能力好、反應快、作戰空域較大、有一定的抗幹擾能力等。發展與改進響尾蛇防空導彈武器係統使用的導彈有R·440、R·460和VT-1三種類型。其中,R·460是為沙特阿拉伯的SHAHINE防空武器係統而研製的導彈型號;VT-1是由LTV航空公司為美國陸軍的前沿區域防空(FAAD)係統項目而研製的一種超高速導彈,競標失敗後並入到響尾蛇導彈家族中。
仙人掌武器係統是為滿足南非對地空導彈係統的需求、由湯姆遜-CSF公司和馬特拉公司研製的一種防空導彈係統,1964年開始研製,1969年定型,1971年開始交付南非。
為適應本國需要,馬特拉公司對仙人掌武器係統進行改進後形成了法國響尾蛇防空導彈武器係統係列。4聯裝響尾蛇防空導彈武器係統使用的導彈是R·440。在響尾蛇係列中,響尾蛇1000是響尾蛇基本型;響尾蛇2000型於1969年開始研製,1973年交付使用,1980年停產;響尾蛇3000型於1973年開始研製,1975開始生產;響尾蛇4000型於1980年開始研製,1983開始生產,配有LIVH無線電通信線路,並用柴油發動機取代了原來的汽油發動機;響尾蛇5000型於1985年開始生產,它采用馬特拉公司生產的西北風導彈所用的發動機。
海響尾蛇是將陸用型響尾蛇移植為8聯裝的海用型,包括海響尾蛇-8B、海響尾蛇-8S和海響尾蛇-8M型。其中海響尾蛇-8B型是將響尾蛇-2000型移植為海用型,使用的導彈是R·440,於1974年開始研製,1979年完成性能試驗,1980年正式服役;海響尾蛇-8S型使用的導彈是R·460,並具有反導能力,於1980年開始研製,1984年交付使用;海響尾蛇-8M型使用R·460導彈,具有模塊式結構,可裝載8枚導彈(8M型)或4枚導彈(4M型),於1982年開始研製,1987年完成研製並出口。
響尾蛇NG是響尾蛇防空導彈武器係統的最新型號,該係統使用VT-1導彈,將導彈裝進筒內,並將4枚筒彈裝入一個發射箱中,在發射架的兩邊各安裝一個發射箱,形成了8聯裝的響尾蛇NG防空導彈武器係統。該係統導彈速度為Ma=3.5,並采用加固雷達和光電跟蹤係統的多傳感器跟蹤目標,以適應惡劣天氣和高對抗性環境。該係統於1988~1989年間啟動飛行試驗項目,1991年3月進行了導彈飛行試驗。該係統移植到海基平台上,形成了海響尾蛇NG導彈武器係統。它可采用三種發射方式:一是使用一個12聯裝的發射架(每個發射箱中裝有6枚導彈);二是使用一個輕型8聯裝發射架;三是最新研製的垂直發射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