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地空導彈戰術要求與控製(1)(1 / 3)

導彈武器係統有多種分類方式,其中,根據導彈武器係統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將導彈劃分為戰術導彈和戰略導彈。戰略導彈一般用於攻擊敵方的政治經濟中心、交通樞紐、軍事基地等具有戰略意義的目標,射程通常可以達到洲際。戰術導彈是指用於攻擊戰術性目標的導彈,如打擊空中機動目標的地空導彈、用於空中格鬥的空空導彈、用於攻擊地麵坦克和工事的反坦克導彈等。戰術導彈用途廣泛、體係龐雜,已被廣泛地應用於現代戰爭中。

一、戰術導彈的特點

一般而言,戰術導彈必須與其他係統或設備配合,構成一個功能上相對完整和獨立的整體,才能完成要求的作戰任務,這個整體稱為導彈武器係統。導彈武器係統通常由導彈係統、火控係統和技術保障係統三大部分組成。

導彈係統是整個武器係統的核心,直接體現了係統的性能和威力。

戰術導彈作戰使用條件的特殊性在於攻擊目標的複雜性和作戰環境的多變性。與作戰使用條件相適應,戰術導彈的特點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命中精度高

戰術導彈多用於攻擊飛機、坦克、艦船等點目標,這些目標一般具有幾何尺寸相對較小、防護和突防能力強、機動能力強等特點,因而要求戰術導彈必須具有較高的命中精度。例如,對於要求直接命中目標的反坦克導彈,在3000~5000米最大射程上的允許圓概率偏差(CEP)一般不超過0.5米。近年來出現的智能毀傷概念更是要求戰術導彈有能力選擇性地打擊目標的有效毀傷部位,這無疑對戰術導彈命中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機動能力強

戰術導彈以打擊活動點目標為主,當目標以大的過載進行機動時,導彈必須提供足夠大的法向過載,才能夠按要求的精度跟蹤並命中目標。目前,有相當多的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能夠提供25~50克的法向過載,有些先進的導彈甚至可以提供50~70克的法向過載。

3.係統組成及結構複雜

以上兩方麵的特點決定了戰術導彈係統組成及結構的複雜性。就彈上製導控製係統而言,戰術導彈需要具有高精度的導引和控製設備;同時,為了改善彈體的動力學特性,高性能導彈還裝備有為數不少的慣性測量器件。

4.大量采用高新技術

新的材料、新的電子設備、新的控製理論等一旦成熟,首先就會在戰術導彈上得到應用。例如,在控製領域中,新的控製理論或方法一經提出往往以戰術導彈或其他高速飛行器為背景驗證其可行性。

5.品種多、產量大、更新快

1944年6月14日淩晨,德國首次使用V-2導彈隔海攻擊英倫三島,揭開了世界導彈發展的序幕。在迄今為止的60多年中,導彈武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著。據不完全統計,60多年來各國提出和研製的各類導彈總數超過600種,目前服役的有300多種,正在研製和生產的有100多種。上述統計數字中絕大多數屬於戰術導彈。

二、戰術導彈戰術技術要求

任何一種武器,在戰術技術性能上總是有別於其他武器,而且在性能上應超越它的上一代產品,否則就沒有研製的必要。戰術技術要求是指使用部門對於新研製武器係統戰術技術性能的基本規定。戰術技術要求通常由作戰使用部門提出,並會同設計部門、生產部門協商確定,作為武器係統設計的基本約束條件。戰術技術要求的製定是決定一個新的武器係統研製成敗的關鍵問題,又是決定武器係統研製工作發展方向的原則問題。作為一個總體工程師,隻有對戰術技術要求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組織各分係統完成項目的研製工作。

戰術導彈戰術技術要求規定了導彈完成特定戰鬥任務而必須保證的戰術性能、技術性能及使用維護性能的總和。對於不同類型的導彈,戰術技術要求的內容會有較大區別,以下列出的是主要的和常見的一些方麵。

1.目標的典型特性

戰術導彈研製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在戰爭中實現對預定目標的有效毀傷。目標的典型特性通常包括目標運動速度、機動性能、防護能力、外形尺寸、飛行高度等。研製一種導彈肯定是用來對付一定目標的,目標特征是引信、戰鬥部、導彈速度特性、過載能力及製導體製等設計的出發點,因此,在進行總體方案設計前必須對目標的特征作全麵深入的分析研究。在目標特性分析時通常會用到“典型目標”的概念,所謂典型目標就是指在同類目標中,根據目標的輻射特性、運動特性、幾何形狀、結構強度、動力裝置類型、製導係統、抗爆能力、火力配備、可靠性、可維修性、有效性和生存能力等特性綜合而成的具有代表性的目標。不同類型的導彈所針對的典型目標會有較大區別。

2.射程指標

戰術導彈射程指標包括最小射程與最大射程。最小射程和最大射程定義了戰術導彈的有效射程,所謂有效射程是指導彈係統在保證一定命中概率和毀傷威力的條件下的作戰距離範圍。不同的戰術導彈射程指標會有非常大的區別,大的有數百千米,小的隻有2~3千米。通常導彈在最小射程和最大射程上命中概率都會有所下降。在小射程上,導彈需用過載較大且初始擾動還沒有被完全消除;而在大射程上,導引係統、彈上慣性器件等的精度會有所下降,同時,導彈速度的下降還會導致可用過載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