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黎波裏,16架F-111戰鬥轟炸機以每小時870千米的速度和60米的超低空飛行高度掠過利比亞的海岸線,分3個編隊撲向各自的目標。第1編隊8架F-111向卡紮菲的指揮部及其下榻處——阿普皮耶兵營各投擲了4枚2000磅GBU-10激光製導炸彈:第2編隊3架F-111向被認為是“恐怖分子訓練中心”的西迪比拉爾港兵營各投擲了4枚GBU-10激光製導炸彈;第3編隊5架F-111向的黎波裏機場軍用區各投擲了12枚500磅GBU-12激光製導炸彈。
在班加西,14架A-6艦載攻擊機同時對兩個預定目標發起攻擊。從“珊瑚海”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8架A-6攻擊機向貝尼納空軍基地傾瀉了數十枚500磅MK-82炸彈和MK-20集束炸彈。從“美國”號航母上起飛的6架A-6攻擊機則用500磅MK-82炸彈,使卡紮菲的預備指揮所“民眾國”兵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飛機尖利的呼嘯聲和炸彈猛烈的爆炸聲把沉睡的利比亞人從夢中驚醒。
“飛機為什麼不起飛?”利比亞總部向空軍基地發出質問。
“雷達受到強烈幹擾,導彈無法發射。”導彈基地指揮所收到下麵的報告。
“打,沒有雷達也給我打!”基地指揮官握著話筒大聲咆哮。
奉命行事的利比亞防空部隊將一枚枚失去雷達引導的地空導彈射向空中,結果可想而知。噴著火焰的薩姆導彈在夜空中劃出一道道明亮、絢麗的弧線,然而卻沒有1枚能夠命中目標。部署在的黎波裏和班加西周圍的所有利比亞高炮也一起對天空怒吼起來,將半個天字打成了紅色。終於,一架向阿普皮耶兵營俯衝投彈的F-111被利比亞高射炮火擊中爆炸,掉進大海,死亡2人。這是此次戰鬥中利比亞軍隊獲得的唯一戰果。2點12分,美機群完成預定攻擊任務,150多架飛機很快消逝在茫茫的夜空中,踏上返航歸途。
整個空襲僅僅用了12分鍾,共投下各種導彈和精確製導炸彈100多噸,5個選定目標全部被摧毀,炸毀利比亞各型飛機14架,摧毀利比亞防空雷達站5座,炸死炸傷700餘人,嚴重摧毀了位於阿普皮取兵營的卡紮菲住所與指揮部,卡紮菲1歲半的養女漢娜被炸死,兩個兒子被炸傷,卡紮菲卻僥幸大難不死。2個機場、1個港口和1個訓練基地被摧毀。整個行動計劃周密,統一指揮,動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反輻射導彈和激光製導炸彈等精確製導武器,第一次把爭奪製海權、製空權和製電磁權集中一體,這些都充分展現出現代戰爭以導彈攻擊為主導的戰爭特點。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導彈已從當初單一的地地導彈演變為地空、艦空、空地等許多類型導彈,射程也從幾十公裏發展到一萬多公裏。在現代戰爭中,不管戰機或軍艦技術多麼先進,奔赴戰場最前沿直接打擊敵方的仍是這些由飛機或軍艦發射的導彈。
一、18天的導彈戰
以色列的軍事一直占據世界重要地位。他們很多新式武器都是自主研發的,比如最新的防禦火箭彈的係統,他們的安防措施也是世界第一的,在一些戰爭衝突中,以色列軍事武器都有著較佳的表現。
1973年10月6日~24日,埃及、敘利亞與以色列之間爆發了為期18天的戰爭。這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發生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也稱“十月戰爭”或“齋月戰爭”、“贖罪日戰爭”。
這次戰爭的目的是收複第三次中東戰爭中被以色列占領的土地。為此,埃及和敘利亞兩國進行了長達6年的軍事準備。
以色列從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積極總結經驗和教訓。自從“埃拉特”號驅逐艦被擊沉後,西方國家和以色列加緊研究對抗導彈的措施,以色列更是撥巨款研製反艦導彈,性能優良的“迦伯列”很快被研製出來。“迦伯列”導彈於1968年裝備在“薩爾”2型快艇上,並很快運用於戰場。該導彈長3.35米,彈徑0.34米,飛行速度0.65馬赫,最大射程18千米,以色列還從美、英等國進口了電子對抗設備,即電子幹擾火箭彈,並將“迦伯列”導彈和電子對抗設備安裝在從法國進口的“薩爾”級導彈快艇上進行反複研究,演練對付“冥河”導彈的措施和戰術。對於以色列軍演這些情況,埃及和敘利亞兩國軍隊沒有絲毫發覺,他們又從前蘇聯購進多艘“黃蜂”級和“蚊子”級導彈艇,試圖用老辦法奪取海戰的新勝利。事易時移,而等待它們的將是更大的失敗。
1973年10月6日,是以色列人的傳統贖罪節。下午,埃及和敘利亞兩國軍隊從西(西奈半島)、北(戈蘭高地)兩線同時向以軍發動了突然進攻,第四次中東戰爭正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