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A1衝鋒槍的最大優點是其可靠性高,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正常工作,而且威力大、火力猛。
與同時期的衝鋒槍相比,湯普森衝鋒槍並不是一款特別優秀的武器。其火力與前蘇聯的波波莎和英國的斯登相比並不遜色,但是價錢過於昂貴。在實戰性能方麵,它不如波波莎和MP40。如果在近戰中,湯普森衝鋒槍的劣勢並不明顯,隻是略顯笨拙,但是距離稍遠就會顯現弊端,比如在50~100米左右的距離內,其射擊精度明顯要遜色於精度高的MP40,不過要比英國的司登衝鋒槍可靠得多。
三、湯普森M3衝鋒槍
M3衝鋒槍於1942年由喬治·海德設計。該槍結構簡單,大量使用衝壓件,使得製造工時比早期的“湯普森”衝鋒槍縮短一倍有餘。
1944年,通用汽車公司重新設計的M3E1衝鋒槍被定型為M3A1,並成為美軍新的製式武器。
美軍士兵對新裝備的M3衝鋒槍極不習慣,士兵們恥笑該槍為“注油槍”。但在實戰中,因射擊時易於控製,很快就得到了美軍士兵的信賴。
該機槍加大尺寸的拋殼窗外麵安裝了防塵蓋,在防塵蓋內側具有一個突起。蓋上防塵蓋使該突起進入槍機後部的另一個大孔,起到固定槍機的作用。該突起在槍機處於後方位置時,還可進入槍機前部的大孔而起保險作用。
雖然M3衝鋒槍的性能很出色,但M3的缺點也不容小視,它的右側拉機柄強度不足、易於變形,致使槍機無法操作,向槍左側凸出的彈匣卡筍容易發生彈匣脫落。
四、英格拉姆M10、M11衝鋒槍
英格拉姆M10式和M11式衝鋒槍由美國戈登·B.英格拉姆於1964年開始設計,美國軍用武器裝備公司於1969年開始生產。
M10式和M11式的主要不同之處是:M10式11.43毫米口徑采用美國M3式衝鋒槍的彈匣,容彈量30發,單排供彈,必須用壓彈器壓彈;M10式9毫米口徑采用稍加改進的德國瓦爾特衝鋒槍的楔形彈匣,容彈量32發。
M10式和M11式衝鋒槍結構緊湊,性能可靠,大量采用高強度鋼板衝壓件,結實耐用。
American-180是一種射速極高,但威力和射程都很小的衝鋒槍,原本希望用高射速和高命中率彌補威力弱的缺點,但這隻是設計者的一廂情願而已。有意思的是,這種衝鋒槍最初卻是由奧地利公司生產的,然後由位於加利福利亞州的克裏斯多夫合夥聯盟公司進口到美國。
American-180的前身是美國槍械設計師理查德·卡素於20世紀60年代設計的Casull290半自動步槍。這些槍精美而且昂貴,一支大概能賣到1200美元(20世紀60年代),而且僅生產了87支,當時很流行把它作為送給外國貴賓的禮品,菲律賓的前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就擁有一支。
在美國,American-180參加實戰的應用很少,比較有意思是佛羅裏達州一小鎮兩名警察邁克·吉爾和蓋瑞·P.鍾斯一起追捕兩名搶劫嫌疑犯的故事。追捕中,邁克用American-180向罪犯駕駛的跑車開了40多槍,其中一些子彈擊中了罪犯,但隻有一名罪犯死亡,另一名罪犯雖然被多枚子彈擊中,但仍活著逃離汽車。由此可見,雖然American-180的命中率雖然高,但威力確實不敢恭維。
五、卡利科M960A衝鋒槍
卡利科M960A式衝鋒槍由美國卡利科槍械公司於1989年研製成功,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比較先進的一種衝鋒槍。這款衝鋒槍問世後,因其結構緊湊、質量小、射擊精度高、使用壽命長等特點,贏得了世界各國的青睞。卡利科M96OA式衝鋒槍已出口到十幾個國家,遍布於歐洲、中東、太平洋沿岸和南美等地區。
卡利科係列槍械采用了獨特的彈匣——彈容量為100發的螺旋式彈匣,可在短時間內快速裝彈;還配有快速裝彈器,能很方便地在22秒內向螺旋彈匣中裝滿50發槍彈。
卡利科的機匣及各種零件壽命的增長,源於其對於優質材料的選用和表麵的精細加工。據生產公司的發言人介紹,曾有一組機匣和自動機已發射了7萬發彈,但是功能仍然完好。這樣複雜的衝鋒槍所具有的較低壽命成本和有效的連發精度,使其成功替換了世界各地的自動步槍。在小型戰鬥中,卡利科甚至可以完成一般由輕機槍來執行的戰鬥任務。
卡利科衝鋒槍的特殊之處是拋殼方向朝下,避免由於彈殼引起故障並因此傷人。
M960A衝鋒槍具有重量輕、平衡性好、射彈密集度恰到好處、彈匣容量大、向下拋殼等諸多優點,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新槍械產品。有人稱讚它是一種“異乎尋常的武器”、“最有前途的一種衝鋒槍”,可見其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