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無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漸漸平息下來。因為一個人發怒時遭不到反擊,是堅持不了多久的。他是準備好了來此與洛克菲勒決鬥的,並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樣回擊他,他再用想好的話去反駁。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開口,所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再如,葛力內在一次會議中對一項決議投了反對票。這個政黨的領袖來到他的辦公室對他進行指責,說他簡直是本黨的叛徒,企圖破壞該政黨組織。
葛力內正在寫稿,見他進來後仍沒抬頭,好像不知道他就在自己的身旁一樣。來客見葛力內如此冷淡更是火上加油,越發顯得生氣,於是對葛力內辱罵起來。可是,葛力內就是不予理睬,依舊默默地寫著他的東西。
來客無可奈何,繞著葛力內的桌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又滔滔不絕地重說了一遍。雖然來客幾番重複這套盛氣淩人的指責,但葛力內始終沒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來客詞窮怒息,準備離去,葛力內才慢慢停下手中的筆,抬起頭來,輕輕地一笑,丟過去一個得意的眼色,說:“幹嘛那麼著急走啊?回來盡情地發泄吧!”
沉默是金。有時,要想讓別人閉上嘴巴,與其用言語壓倒對方,倒不如保持沉默。兵法上把這稱為“以靜製動”,它的威力有時要遠遠勝過言語。
認識自我就是一座金礦
一個人對自己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內省就能幫你做到這一點,它會幫你認清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
在人的八大智能中,內省智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智能,它又叫自省智能。自省是自我動機與行為的審視與反思,用以清理和克服自身缺陷,以達到心理上的健康完善。它是自我淨化心靈的一種手段,從心理上看,自省所尋求的是健康積極的情感、堅強的意誌和成熟的個性。它要求消除自卑、自滿、自私和自棄,消除憤怒等消極情緒,增強自尊、自信、自主和自強,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自省者審視自我,使個性心理健康完善,擺脫低級情趣,克服病態畸形,淨化心靈。自省有助於強者倫理人格的完善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同時也成為強者的特征之一。
自我省察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嚴峻的。要做到真正認識自己,客觀而中肯地評價自己,常常比正確地認識和評價別人要更困難得多。能夠自省自察的人,是有大智大勇的人。
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認為,對自己的了解不僅僅是最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殘酷的事情。心平氣靜地對他人、對外界事物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判,這不難做到,但這把“手術刀”伸向自己的時候,就未必能讓人心平氣靜、不偏不倚了。然而,自我省察是自我超越的根本前提。要超越現實水平上的自我,必須首先坦白誠實地麵對自己,對自身的優缺點有個正確的認識。
在人生道路上,成功者無不經曆幾番蛻變。蛻變的過程,也就是自我意識提高、自我覺醒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地蛻變、不斷地進行自我認識和自我改造。對自己認識得越準確越深刻,人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在每個人的精神世界裏,都存在著矛盾的兩麵:善與惡、好與壞、創造性和破壞欲。你將成長為怎樣的人,外因當然起作用,但你對自己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在靈魂世界裏進行自我揚棄,內省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應該在充分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充分看透自己。
常會遇到這樣一些人,他們身上有些缺點那麼令人討厭:他們或愛挑剔、喜爭執,或小心眼、好忌妒,或懦弱猥瑣、或浮躁粗暴……這些缺點不但影響著他們的事業,而且還使他們不受人歡迎,無法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許多年過去了,這些人的缺點仍絲毫未改,細究一下,他們的心地並不壞,他們的缺點未必都與道德品質有關,隻是他們缺乏自省意識,對自身的缺點太麻木了。本來,別人的疏遠、事業的失利都可作為對自身缺點的一種提醒。但都被他們粗心地忽略了,因而也就妨礙了自身的成長。用誠實坦白的目光審視自己,通常是很痛苦的,也是難能可貴的。人有時會在腦子裏閃現一些不光彩的想法,但這並不要緊,人不可能各方麵都很完美、毫無缺點,最要緊的是能自我省察。
凡屬對自身的審視都需要有大勇氣,因為在觸及到自己某些弱點、某些卑微意識時,往往會令人非常難堪、痛苦。不論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偏愛物、對自己的民族傳統、對自己的曆史,都是這樣。但是,無論是痛苦還是難堪,你都必須去正視它。不要害怕對自己進行深入的思考,不要害怕發掘自己內心不那麼光明,甚至很陰暗的一麵。
勇士稱號不僅屬於手執長矛、麵對困難所向無敵的人,而且屬於敢於用鋒利的解剖刀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得到升華和超越的人。
當然,自我省察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缺點勇於正視,它還包括對自己的優點和潛能的重新發現。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長處,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省發揮自己的優點,通過不懈的努力去爭取成功。認識自我,是每個人自信的基礎與依據。即使你處境不利、遇事不順,但隻要你的潛能和獨特個性依然存在,你就可以堅信:我能行,我能成功。
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經曆中,在自己所處的社會境遇中,能否真正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把握自我發展、如何抉擇積極或消極的自我意識,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決定著一個人的前程與命運。
換句話說,你可能渺小而平庸,也可能美好而傑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能夠反省、充分地認識自己。認識自我,你就是一座金礦,你就一定能夠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現出應有的風采。
在工作中控製自己的情緒
很多人的成功不是因為他有多聰明,而是他很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從而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後麵的幾天他學會了控製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得多。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複了。就像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裏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裏,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愈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複。你的朋友是你寶貴的財產,他們讓你開懷、讓你更勇敢。他們總是隨時傾聽你的憂傷。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支持你,向你敞開心扉。”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有一位男同誌早上上班時,不小心被出租車把水濺濕了鞋麵,就把問候同事的事拋之惱後,甚至是同事打了招呼也愛理不理的;晚上下班時,和朋友到酒吧暢飲了一翻,回到家,妻子問去哪裏了,那感覺就好像是妻子在責問自己是不是出去鬼混了一般,心裏堵了塊石頭,三五天平靜不下來。
這是因為我們的控製能力太差的緣故,怎樣才能很好地控製情緒呢?
下麵介紹幾種比較實用的情緒控製法:
1.轉移法
在生氣的時候,可以聽自己喜歡聽的歌,看自己喜歡看的書,來分散自己的心理情緒。但一定是不能帶有悲觀情緒的,以免給自己的情緒再劃上一道傷痕。最好是樂觀向上、積極而富有動力的。
2.自我安慰
在情緒得不到很好的控製的時候,我們得學會自我安慰。不斷對自己說“這不算什麼”、“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平靜,一定要平靜”、“我很平靜”等等,用心理暗示法平靜自己。
3.宣泄法
找個可以信懶的人傾訴,或者是找個空闊無人的地方大哭一場。當然還可以像寓言中的狐狸一樣,不能吃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甚至可以大罵一頓,這種既可以發泄自己又不傷害別人的“酸葡萄心理”是很實用的。
4.提高修養
一個人的胸襟來自於自身的修養,而修養又來自於知識。隻有提高自己的修養,對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再那麼的狹隘,思想的伸展也就有了廣闊的空間。不但對挫折不加計較,甚至很會越挫越勇。
吃虧何嚐不是在占便宜
生活中,不要總想著事事爭強、處處占上風,這樣的心態隻會害了你,因為隻知道占便宜的人就是最容易吃虧的人。
公交車上總是會有那麼多人,從來就沒有空的時候。這日莎燕下班回家,在公司門前的那個站牌等公車。千等萬等,終於來了一趟。
哇噻!公車裏好多的人,黑壓壓的隻能看見一堆腦袋。
莎燕努力地向上擠,終於擠上了車。但擠車時一不小心,踩了旁邊的胖大嫂一腳。胖大嫂的大嗓門叫開了:“踩什麼踩,你瞎了眼了?”莎燕原本還想道歉,但一聽這話,麵子上掛不住了,“就踩你了,怎麼著?”
於是,兩個女人的好戲開演了。雙方互相謾罵,惡語相加。隨著火力的升級,兩人竟然動起了手,胖大嫂先給了莎燕一下,莎燕也立即以牙還牙,兩手都上去了,在胖大嫂臉上亂抓一通。還是邊上的人好心,才把兩人拉開了。莎燕的指甲長,抓破了胖大嫂的臉,而她卻沒怎麼受傷。想到這裏,莎燕不禁得意起來。
終於回到了家,一進家門莎燕便向老公倒起了苦水。不過她倒認為自己沒吃虧,反倒把那惡婦抓破了臉,講到這裏一臉的燦爛,這時老公看了她一眼,驚奇地問道,你右耳朵上的那個金耳墜呢?莎燕一摸耳朵,耳墜早已不見了……
我們經常以為“以牙還牙”就是讓自己不吃虧的最大原則,總以為別人占自己一分便宜,自己就要想盡辦法占三分回來,否則自己就是吃了大虧,但是事實真的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單純嗎?
其實不然,因為,當你得意洋洋地以為自己什麼虧都沒吃到,實際上可能反而是吃了很大的虧。
別人無意中踩了你一腳,實屬無心無意之舉,何必吹胡子瞪眼,弄得雞飛狗跳、不歡而散?況且,局麵越是混亂就越容易出意外。與其給人以可趁之機,倒不如心平氣和相互道一聲“對不起”,不就什麼事都解決了嗎?
有一位先生到一家保齡球館打保齡球。
相鄰球道一位小姐提起一個10磅的球,碎跑幾步,朝球瓶奮力擲去,哪知道她那無縛雞之力的纖纖玉指沒把球抓穩,球不朝目標飛去,卻聽“哎喲”一聲尖叫,球重重地砸在了旁邊一位先生的腳上,痛得他嗷嗷直叫。血浸透襪子,左腳大拇指的指甲已經脫落。
小姐嚇得麵色發紫,驚惶失措,一個勁地說:“對不起,請原諒,我該死,我第一次打保齡球,請多多包涵。”那位先生並未惱怒,而是忍痛笑道:“小姐,你再練了一定能次次擊中,我的腳指頭那麼小都能打中,球瓶那麼大還能打不中?”小姐忍不住撲哧一聲笑紅了臉:“十指連心,可你忍著不喊疼,真是男子漢。”先生又歪咧著嘴說:“我不是女人,也不是太監,隻能是男子漢了!”
小姐執意要送這位先生去醫院。後來,這個意外事故的結尾卻成就了一個美好故事的開端,他們談起了戀愛,並終成眷屬。妻子誇丈夫:“他堅強勇敢、胸襟寬廣、為人和氣、機智幽默、懂得體貼、諒解他人過失,是值得終生依靠的男人。”丈夫也說:“當初我要罵一頓、吵一通,既不解痛,也不解氣,何苦呢?丟了個指甲蓋,卻撿來個好妻子,真是吃虧是福啊!”
心胸寬廣一點吧,吃點小虧並不會給你帶來太大損失,反而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敬意和人緣,這樣看來吃虧又何嚐不是在占便宜呢?
摒棄自私狹隘的習慣
獨占好處是一種狹隘的心態,它會扭曲你的心理,造成心理貧窮,並最終毀滅自己,因此我們應當學會分享。一個農夫請無相禪師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之後,農夫問道:“禪師!您認為我的亡妻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禪師照實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隻是你的亡妻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呀。”
農夫不滿意地說:“可是我的亡妻是非常嬌弱的,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隻單單為她誦經超度,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
禪師慨歎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開導他說:“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趨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支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此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然頑固地說:“這個教義雖然很好,但還是要請禪師為我破個例吧。我有一位鄰居叫張小眼,他經常欺負我、害我,我恨死他了。所以,如果禪師能把他從一切有情眾生中除去,那該有多好呀!”
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聽了禪師的話,農夫更覺茫然,若有所失。自私、狹隘的心理,在這個農夫身上表露無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好,但如果你容不得別人好或別人比你好,那就是自私加狹隘。自私、狹隘會毀了自己的生活,我們必須努力使自己學會與人分享。
村裏有兩個要好的朋友,他們也是非常虔誠的教徒。有一年,他們決定一起到遙遠的聖山朝聖,兩人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上路,誓言不達聖山朝拜決不返家。
兩位教徒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之後,遇見一位年長的聖者。聖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千裏迢迢要前往聖山朝聖,就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裏距離聖山還有7天的路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就是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願望的兩倍!”
聽完了聖者的話,其中一個教徒心裏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要許什麼願,但我決不能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我就吃虧了,他就可以有雙倍的禮物!不行!”而另外一個教徒也自忖:“我怎麼可以先講,讓我的朋友獲得雙倍的禮物呢?”於是,兩位教徒就開始客氣起來,“你先講吧!”“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位教徒彼此推來推去,“客套地”推辭一番後,兩人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煩不煩啊?你先講啊!”“為什麼我先講?我才不要呢!”
兩人推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家夥啊,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掐死!”
另外那個人一聽,他的朋友居然變臉了,竟然來恐嚇自己!於是想,你這麼無情無義,我也不必對你太有情有義!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這個教徒幹脆把心一橫,狠心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地,這位教徒的一隻眼睛瞎掉了,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兩隻眼睛也立刻都瞎掉了!狹隘的心理不但讓兩個好朋友鬧翻臉,甚至還讓人通過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毀滅他人。如果一個人養成了狹隘自私的心態,那麼他會變得多可怕呀!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和他人分享。
林帆被老板叫到辦公室去了,他領導的團隊又為公司的項目開發做出了傑出貢獻。送茶進去的秘書出來後告訴大家,老板正在拚命地誇林帆,她從來沒見過老板那樣誇一個人,研發小組的幾個人臉沉了下來:“憑什麼呀!那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對呀!為了這個項目,我們連續加了17天的班!”正在這時,老板和林帆來到了大廳。“夥計們,幹得好!”老板把讚賞的目光投向幾個組員,“林部長向我誇讚了你們所付出的努力!聽說有兩個還帶病加班是嗎?真誠地謝謝你們!這個月你們可以拿到3倍的獎金!”老板話音剛落,幾個同事就衝過去擁住林帆一起歡呼起來,並表示以後會跟著林部長,為公司繼續努力工作!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擁有一切;自私狹隘的人,終將被人拋棄。
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摒棄自私狹隘的習慣,否則我們就會傷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