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來自於善心,我們要想獲得快樂,就必須擁有一顆博大的心,付出得越多,收獲的快樂也越多,真正的快樂蘊藏在對別人的寬恕中。隻有寬恕了別人,從痛苦憂愁中走出來,你才會覺得快樂。
讓快樂充滿我們的生活,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那些需要我們的人,同時忘掉自己的不幸、煩惱和痛苦,這就是快樂的秘訣。付出是一種快樂,為了讓他人快樂而去奉獻與付出。在付出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別人因為你而快樂,讓你覺得自己的存在有了意義。
1898年冬天,威爾·羅吉士繼承了一個牧場。有一天,他養的一頭牛為了偷吃玉米而衝破附近一戶農家的籬笆,最後被農夫殺死。依當地牧場的共同約定,農夫應該通知羅吉士並說明原因,但是農夫沒有這樣做。羅吉士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於是帶著傭人一起去找農夫論理。此時,正值寒流來襲,他們走到一半,人與馬車全都掛滿了冰霜,兩人也幾乎要凍僵了。
好不容易抵達木屋,農夫卻不在家,農夫的妻子熱情地邀請他們進屋等待。羅吉士進屋取暖時,看見婦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後還躲著五個瘦得像猴子一樣的孩子。不久,農夫回來了,妻子告訴他:“他們可是頂著狂風嚴寒而來的。”
羅吉士本想開口與農夫論理,忽然又打住了,隻是伸出了手。
農夫完全不知道羅吉士的來意,便開心地與他握手、擁抱,並熱情邀請他們共進晚餐。這時,農夫滿臉歉意地說:“不好意思,委屈你們吃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風,還沒準備好。”
孩子們聽見有牛肉可吃,高興得眼睛都發亮了。吃飯時,傭人一直等著羅吉士開口談正事,以便處理殺牛的事,但是,羅吉士看起來似乎忘記了,隻見他與這家人開心地有說有笑。飯後,天氣仍然相當差,農夫一定要兩個人住下,等天氣好轉再回去,於是羅吉士與傭人在那裏過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們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後,就告辭回去了。在寒流中走了這麼一趟,羅吉士對此行的目的卻閉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傭人忍不住問他:“我以為,你準備去為那頭牛討個公道呢!”
羅吉士微笑著說:“是啊,我本來是抱著這個念頭的,但是,後來我又盤算了一下,冤家宜解不宜結,所以我決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嗎?我並沒有白白失去一頭牛啊!因為,我得到了一點兒人情味。畢竟,牛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獲得,然而人情味卻並不是很容易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