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溝通,依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方向,讓每個人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如此一來,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那麼多對立與爭執。
隻要彼此能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一想,即使人生有再多的難題,我們也都能輕鬆而圓滿地解決。
在猶太人看來,對暫時不利於自己的小人要忍耐,切不可冤冤相報,更不可以怨報德。《塔木德》中有句話:“與其與狗爭道被咬傷,還不如讓狗先走。”因為即使你將狗殺死,也不能很快治好被狗咬過的傷口。這一精辟理念,告訴人們身處困境時要暫時躲避,“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做不但能避其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辟蹊徑,重新占據主動。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就要求我們為人處事要豁達大度。想要生存在這個變化無常的世界裏,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善於與人和睦相處。
一猶太商人尤翁,開了間典當鋪。一年安息日前夕,尤翁在裏間盤賬,忽然聽見外麵櫃台處有爭吵聲,就急忙走了出來。原來是一個附近的窮鄰居正在與夥計爭吵。尤翁一向謹守“不和小人一般見識”的信條,先將夥計訓了一通,然後又向鄰居賠了不是,最後,將鄰居送出大門。沒想到,當天夜裏這位鄰居竟然死在另一位開店的街坊家中。
事情真相很快就透露了出來,原來鄰居因為負債累累,家產典當一空後走投無路,就預先服了毒,來到尤翁的當鋪吵鬧惹事,想以死來敲詐錢財。沒想到尤翁一味忍讓,他隻好趕快撤走,在毒性發作之前又選擇了另外的一家。
事後,有人問尤翁憑什麼料到有人會以死來敲詐的這一手,從而忍耐讓步,避開了這一災禍。
尤翁說:“我並沒想到雅可夫會走到這條絕路上去。我隻是根據常理推測,若是有人無理取鬧,那他必然會有所倚仗。如果我們在小事情上不忍讓,那麼很可能就會變成大的災禍。”
窺一斑可見全豹,從上麵這個小故事裏,我們不是能感悟到心平氣和是祛除災禍的良方的道理嗎?
很多人會認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要努力把別人打敗,才能讓自己更成功,其實,偶爾輸一次,又有什麼關係呢?
現代人就是太怕輸了。因為有輸不起的心態,所以才會有激烈的情緒反應,但人生不會每次都贏,如果你想要贏,就要有可能會輸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