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設想,人類曾達到過這樣一種境地,當時自然狀態中不利於人類生存的種種障礙,在阻力上已超過了每個個人在那種狀態中為了自存所能運用的力量。於是,那種原始狀態便不能繼續維持;並且人類如果不改變其生存方式,就會消滅。
然而,人類既不能產生新的力量,而隻能是結合並運用已有的力量;所以人類便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自存,除非是集合起來形成一種力量的總和才能夠克服這種阻力,由一個惟一的動力把它們發動起來,並使它們共同協作。
《論社會公約》
大自然總是向最好的方麵去做的,所以它才首先這樣地安排人。最初,它隻賦予他維待生存所必須的欲望和滿足這種欲望的足夠的能力。它把其餘的能力通通都儲藏在人的心靈深處,在需要的時候才加以發揮。
《科學與藝術的複興是否有助於敦風化俗》
最不幸的是:人類所有的進步,不斷地使人類和它的原始狀態背道而馳,我們越積累新的知識,便越失掉獲得最重要的知識的途徑。這樣,在某種意義上說,正因為我們努力研究人類,反而變得更不能認識人類了。
《領悟人類的使命》
不難看出,我們應該在人類體質連續的變化中,來尋求區分人們的各種差別的最初根源。大家都承認,人與人之間本來都是平等的,正如各種不同的生理上的原因使某些種類動物產生我們現在還能觀察到的種種變型之前,凡屬同一種類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一樣。不管那些最初的變化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總不能設想這些變化使人類中所有的個體同時同樣地變了質。實際上是有一些人完善化了或者變壞了,他們並獲得了一些不屬於原來天性的好的或壞的性質,而另一些人則比較長期的停留在他們的原始狀態。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起源。不過這樣籠統地指出比較容易,但要確切地說明其中真正的原因就有些困難了。
《領悟人類的使命》
我們在書籍裏所找到的那些定義,除了極不一致這一缺點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這些定義是從許多並非人類天然具有的知識中引伸出來的,而是從人類隻在脫離了自然狀態以後才能考慮到的實際利益中引伸出來的。因為很明顯,禽獸沒有智憊和自由意誌,它們是不能認識這個法則的。但是,因為它們也具有天賦的感性,在某些方麵,也和我們所具有的天性一樣,所以我們認為它們也應當受自然法支配,人類對於它們也應擔負某種義務。實際上,我所以不應當傷害我的同類,這似乎並不是因為他是一個有理性的生物,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有感覺的生物。這種性質,既然是人與禽獸所共有的,至少應當給予禽獸一種權利,即在對人毫無益處的情況下,人不應當虐待禽獸口。
《領悟人類的使命》
啊!人啊,不論你是什麼地方人,不論你的意見如何,請聽吧!這是你的曆史,我自信我曾經讀過它;但不是在你的那些喜歡撤謊的同類所寫的書籍裏讀的,而是在永不撤謊的大自然裏讀的。出於自然的一切都是真的;隻有我於無意中摻人的我自己的東西,可能是假的。我所要談的時代已經很遙遠了,你已經改變了原來的狀態,而且改變得那麼大呀!我所要給你描述的,可以說是你這一種類的生活。這種描寫是根據你所察賦的性質,而這種性質可能已為你所受的教育和所沽染的習慣所敗壞,不過尚未完全毀掉而已。我覺得有這樣一個時代,個人會願意停留在那裏:你將會追尋你願意整個人類在那裏停留的那個時代。你不滿意你的現狀,由於種種原因預示著你的不幸的後裔將會感到更大的不滿,所以你或許願意能夠倒退。這種感情無異於對你的始祖的頌揚;對你的同時代人的批評;而且也會使不幸生在你以後的人感到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