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倘要完美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人,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與毛病,甚至冷不防就會出紕漏、犯錯誤,所以我們常常需要征服自己。
征服自己就是直麵自己、解剖自己,就是挑戰自己、磨煉自己。征服自己就是向各種負麵情緒和消極思想抗爭,就是向自身潛在的假醜惡開火。征服自己就如主動拂去琴弦上的塵灰,就如毅然割去肌體上的惡瘤。事實上,我們時常麵臨著征服自己的課題:在麵對困境、一籌莫展時,我們能否征服自己的脆弱?在春風得意躊躇滿誌時,我們能否征服自己的狂傲?在懷才不遇失意孤獨時,我們能否征服自己的消沉?在手握權柄前呼後擁時,我們能否征服潛在的淺薄?在麵對鬧市喧囂時,我們能否征服自己的浮躁?在生活安逸時,我們能否征服自己的懶惰?在種種誘惑麵前,我們能否征服自己的貪婪?在麵對各種矛盾、糾葛容易感情用事時,我們能否征服自己的衝動……征服自己是一種自省——自我反省、自我省察,是人生的清涼油。征服自己也是一種自答——自我警惕、自我提醒,是生活的長鳴鍾。征服自己更是一種自糾——自我批評、自我糾正,是生命的解剖刀。
能否征服自己,往往因人而異。自知者有自知之明,他們勇於征服自己;自尊者視尊嚴高於一切,他們敢於征服自己;自愛者懂得自珍自愛,他們勤於征服自己;自信者堅信一切缺點都能克服,他們樂於征服自己;自強者深知戰勝自己比戰勝對手更重要,他們忙於征服自己。而自負者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他們看不到自身的毛病,因此他們覺得不需要征服自己;自卑者妄自菲薄,缺乏完善自我的信心,因此他們不敢征服自己;自欺者自我麻醉,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他們不會征服自己。
征服自己不容易。這是因為它沒有他人的參與:沒有人要求,沒有人監督,沒有人點撥,甚至沒有人喝彩,一切鬥爭和過程都展開在內心和靈魂深處。因而,征服自己需要高度的自覺,需要極大的勇氣,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需要持之以恒的意誌。征服自己的過程就是珍珠在砂石的磨礪中痛苦孕育的過程,缺乏那麼一種精神,恐怕難以征服自己。
懂得征服自己,是一種清醒,善於征服自己,是一種智慧。征服自己,改造主觀世界,促進了自我修煉和完善,促進了自我提高和升華,使人真正走向成熟,贏得一種內在的力量,從而推動人生走向成功,趨於圓滿。
而一個從不主動去征服自己,一味“跟著感覺走”的人,便很難去征服世界,很難奪取人生的輝煌。
看看那些成功者,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既是征服世界的好手,更是征服自己的典範。中國西部歌王王洛賓,一生坎坷,屢遭磨難,如果不是他勇於征服自己——征服困頓時的脆弱,征服逆厄時的絕望,他又如何能堅持一輩子始終對音樂癡情不改?香港“金利來”老板曾憲梓,艱難創業,幾經挫折,如果不是他敢於征服自己——征服受挫時的悲觀,征服順利時的懈怠,他又如何能使“金利來”品牌經久不衰?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查的人生沒有價值。”我們要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就應當須臾不忘一件事:征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