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妨也來個“自我暗示法”(1 / 1)

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大幅照片懸掛牆上欣賞,安排學生稱讚彼此優點,並要求他們經常自我暗示:“我感覺不錯。”這是深圳市某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對性格自卑的學生的培訓辦法。這種行為幹預法讓不少離群索居的孤獨小孩重拾自信,發現生活的意義。

在該校一年級讀書的小廖出生於單親家庭,因為從小缺乏父愛,家庭經濟又拮據,導致小廖自卑意識非常強,做什麼事都缺乏信心,擔心做不好,被別人恥笑。因而,她總是封閉自己,在自己的天地裏自受煎熬。心理輔導小組的老師發現了這一情況後,主動找機會與小廖接觸,開始時,小廖很抗拒。但指導老師引導她自己去發現自己的優點,並安排幾位同學有意無意地經常跟她說話,並不斷稱讚她的優點。

為了讓小廖學會欣賞自己,心理小組的老師鼓勵她將自己的最滿意的照片懸掛在房間裏,並教會她經常性的自我鼓勵。自我暗示。“沒關係,我能行!”“我更要幹好,感覺不錯。”漸漸地,小廖有了明顯的變化,她上課時對自己有把握的問題能主動舉手發言,並已結識了好幾位朋友,班級和家庭裏都給了她較為寬鬆的氛圍,現在經常有笑容掛在臉上。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獨生子女特定的生活環境,我們在生活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麵都出現了危害健康的新問題。如自尊心低落、精神壓力大及缺乏自信心、毅力和意誌等問題。如果我們善於用“自我暗示法”來自我激勵,自我調節,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我們的心理和人格將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