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自省·警浦(3 / 3)

《論迷信》

人應該有理性地把自謀利益和社會利益區分開來,不能自欺欺人,更不能有欺於國家,人不能像地球一樣以自己為中心。

《論自私》

君王事務中的困難眾所周知,既眾多而又巨大,但最大的困難往往在他們自己的頭腦裏。

《論君權》

君主就如同天體,能帶來吉祥也能帶來黴運,他們令人尊敬,但得不到休閑。有關國王的一切定律實際上都蘊含在下述兩句話中:

第一,“記住你是帝王也是凡人”;

第二,“記住你是神,又是神的意誌的表現”。

前者可以約束國王的權力,後者則可提醒他們的責任與使命。

《論君權》

把聽取地位較低的人的意見放在私下進行為妙,這樣他們可暢所欲言;聽取地位較高的人的意見,則以當眾為佳,這樣他們會感到受到了尊重。

《論進言》

在選拔人才時,應避免等級觀念的影響,同樣,在聽取意見時也不應因人而廢言,古人說得好:最好的顧問是死去的人。活著的人受利害左右、善惡束縛難有持平之論,至於死者留下的著述,則客觀公正,尤其是那些曾身曆其境的人的作品。

《論進言》

在重大事情上,應當提前一天提出議案,在次日或者以後再進行討論,“黑夜帶來良策”,在英格蘭和蘇格蘭是否應該合並上,人們就是這樣做的。當時召集了一個重要而有序的集會。

《論進言》

我還建議組建一應事項的議事會,挑選那些沒有成見的人比同時挑選正反兩方麵均有成見的人以造成一種均衡中立的辦法要好。

《論進言》

還應成立專門的議會組織,以處理貿易、財政、戰爭、訴訟或某些特別事務,因為需要向議事會彙報工作的各特定行業的人員,首先向委員會陳述,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呈報議事會,但是他們不能成群結隊地前來,以相要挾。

《論進言》

議會中座位次序的安排看上去是一種無關大局的小事,實則意義非凡,因為在一個長桌旁,坐在上端的那少數人實際上可以控製一切事務;但是在別的坐位中,就可較多地采用坐在下位的顧問的意見。

《論進言》

人類最大的信任與坦誠常常表現為相信進言,其他萬麵的信任則僅僅是將生活中的一部分委托於人,比如土地、財產、子女、債務等等。但是對那些他們信任的人,他們是把自己生活的一切都全盤托付了的。被托付的人更有義務做到徹底的忠誠。

《論進言》

第一,要對幼稚年輕者的進言保持審慎;第二,要對過激的言論冷靜分辨。

《論進言》

有這麼一種流行於世的說法,稱法國人大智若愚,而西班牙人則貌似聰慧。姑且不論國與國之間的情況究竟如何,但這種情況是值得深思的。

《論假聰明》

聖保羅說過一句話:“有虔誠的外貌,卻沒有虔誠之心。”與此相似,在智慧和能力方麵,世間盡管有聰明的外表卻沒有聰明實質者大有人在。

《論假聰明》

有些人機關算盡,就像他們隻在黑暗裏展示其貨物似的,實則是一種愚蠢。

《論假聰明》

還有人在明知對所說的事不甚了解時,卻想方設法要讓別人認為他們對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是了解的。正如西塞羅說皮索那樣,當皮索回答他的話時,一個眉毛高挑到了前額,另一個眉毛則低垂到下巴。有人借用偉大的詞藻談論事物,借此顯示自己的高明,而有人則藐視他們不懂的事物,來掩飾自己的無知。

《論假聰明》

總有不同見解者,常用巧妙的言詞迷惑人,借此偏離本題,對這種人戈利烏斯說過:“一個愚蠢的人,他總是精雕細琢語言卻毀掉事物的本質。”柏拉圖在其《普羅第庫斯》一文中也曾譏諷這種人,他編造了一個叫普羅第庫斯的人,讓他作了一篇從頭到尾都是用些與眾不同的詞組成的發言。一般說來,這種人在各種討論中都感到站在否定的一方更為舒適,因為提案一經否決就可溜之大吉了;如果提案通過,則又有工作要幹。這種愚蠢的智慧是辦事的死敵。

《論假聰明》

一些破產商人、敗家子弟,在維持門麵、虛掩家聲方麵所用的種種手段也不如這類空洞家夥在假冒才名上更為惡作。此等貌似聰明的人或許也能憑其手段浪得某些虛聲,不過但願誰都不去聘用他們,因為說到任事,即使略有幾分可笑的人也比這類徒有其表的空洞家夥要強勝許多。

《論假聰明》

財富是為了消費,而消費是為了榮譽和善舉。因而不同尋常的特大開支必須視需此費用的情況之具體價值而定,因為不論天上之國抑或塵世之國都可能會有需要人們慷慨解囊以毀家纖難之事。但是通常的開銷則以不超出一個人的財產狀況為度,必須蹲節使用,量力而行,必須不為奴仆所謳騙欺瞞。而同時一切仍然弄得體麵大方,實際開銷甚至低於外麵的傳聞估計。顯然一個人如想做到收支相抵,那麼他的家用一般便須不超出其進項的半數;而如欲積攢,更須不超出其進項的三分之一。

《論浪費》

哪怕是大人物,躬身查看自己的資產也不會是一件有失身分的事情。有些人則不肯檢查自己的資產,這不但是因為他們懶得如此,更因為他們害怕一旦發現自己已破產,則難免心生煩悶。但是如同傷口不加治療便不會痊愈,那些全然不懂查驗自己資產的人,務須用人得當,還要常常更換他們,通常而言新人總是比較謹慎,而且較為誠懇,至於不能常常查點自己資產的人,極有必要將所有的收支數字都做好計劃。

《論浪費》

一個人假如在一種消費上揮斥無度,他必須在其他方麵多加節製:假如他過多地享受美食,則他應在衣著上節儉;假如他愛在住房上花錢,則他應在馬廄上儉省,如此等等。要知道在任何消費上都大肆揮霍的人免不了要陷人窘境。

《論浪費》

清償債務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其害處就與長期欠債不還相當,因為求售與多欠一樣無益。另外,有能力還清債務的人,很快又會舊病複發,因為他一旦發現自己很快擺脫了債務糾纏,便又會四方舉借。倒是那些一點一點地還清了債務的人,可以借此來養成節儉的習慣,使他的心理和財產一同受益。

《論浪費》

一句話,殷實的人不可忽視一些小事,一般而言,節省一下胡亂的花銷遠比低三下四求人有利。還有,如果一個人要負擔起一筆從開始就注定要繼續下去的開支,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能貿然應承,但對那種空前絕後的消費,不妨灑脫一些。

《論浪費》

一個年輕的人,如果沒有虛度時光,他也可以是很有經驗的人。雖然那種情況並不多見。

《論老少》

通常而言,青年如同第一次思考,但總不比再思考那樣周全。因為正如年齡一樣,思想也有其幼稚的時候。

《論老少》

年輕人的創造力要優於老年人,想像的靈感更易於湧上他們的心坎,這似乎如有神助。然而大凡秉性偏激而又有強烈欲望的人,在他們人到中年之前不足以成事,就像尤利烏斯·愷撒和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斯那樣。至於後者,有人說:“他度過了一個充滿荒謬而瘋狂的青春”。而他卻幾乎是羅馬曆史上最傑出的一位皇帝。

《論老少》

性情溫和者年輕時就能事業有成,如奧古斯都·愷撒、佛羅倫薩的大公科斯穆斯、加斯東·德·福瓦等人即是如此。同樣,老年卻仍充滿激情則是易於成就事的極好的事業。

《論老少》

青年人善於創造而乏於思考,善於行動而乏於審議,善於革新計劃而乏於守成;至於老年人的閱曆,對其經驗性的事物可作教誨,對一些新事物則難免無知。青年人的果敢輕率能毀壞大局,而老年人則充其量隻能使事情遲緩困難。

《論老少》

在行動上,青年人往往眼高手低,衝動多於冷靜,急於求成;輕意迷信他們偶然碰上的一些原則,輕率革新從而招致無法預料的麻煩,猶如野馬,向前奔馳而不知回旋。而老年人反對的東西太多,對事情考慮過久,缺乏勇氣。而且很少把事情做得徹底,一有成就善於滿足。

《論老少》

在人群之中通常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就是頗具小聰明但很快就失去銳氣者,例如修辭學家赫莫傑尼斯,他的著作精辟,但後來卻變成了白癡。第二種是那些具有頑童氣質者,正如西塞羅提到的赫滕修斯,他本該成熟卻始終幼稚。第三種人是誌大才疏,做事有始無終者,如西辟奧·阿弗裏卡努斯就是這樣。關於他,曆史學家李維說得好:“他的事業有始無終,晚年不如他的早年。”

《論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