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管理要效益,給人感覺好像伸著手向人要東西似的,其實不然,這種帶有乞求色彩的東西不屬於我們,屬於我們的是帶肯定語氣的,向管理要效益!
大家都知道“青蛙原理”:如果把一隻青蛙扔到滾燙的開水中,青蛙馬上會跳出來。但是如果把一隻青蛙放入涼水中並逐漸加熱,青蛙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跳躍的能力,直到死去。
“青蛙原理”很能說明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些問題。在創業階段,創業者往往激情四溢,敏感性很高,經常處於興奮狀態。在創業成功、企業走入正軌後,企業的管理趨於平淡,企業內部的一些小問題開始被忽略,這些被忽略的細節問題,慢慢開始積累,時間長了,就會出現弊病積重難返的局麵,使企業逐步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青蛙那樣,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死亡。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有多少創業英雄應運而生,又有多少企業風光一時……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管理好企業的前提是,凡是可能發生的危機要提早預見,並將它們轉化成例行作業。
在經濟運行中,從來就不需要什麼英雄。英雄隻產生在需要拚搏的地方,而很少產生在平淡的生活裏。就像在戰爭時代,就可以產生很多的時代英雄,其實在那個時代裏,每個拚搏過的人都是英雄。運營良好的企業曆來都是主張從神經末梢看管理,從精細的管理中獲得利潤,尤其是在市場發展比較充分、利潤空間逐漸縮小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對於企業的管理,首先要從細節抓起。魔鬼往往存在於細節中,要想把企業管理好,讓企業這把大傘穩穩地撐開,就需要把握好細節,也就是說把傘的整體骨架做到最細致。
管理企業,就是為了能更多地創造利潤,可在這個到處是競爭,利潤空間逐漸縮小的情況下,要想比別人拿更多的利潤,那就需要在管理上有創新的意識。同樣的價格,同樣的質量,你的產品比別人的更有創新的特點,那市場就會相對大一些,競爭也就比別人多了些資本,那麼你在管理上就比別人略勝一籌。
重視危機管理,人們總是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真正做的時候,卻覺得怎麼舒服怎麼來,完全忘了舒服的背後藏著慢慢走近的滅亡危機。所以,有時候危機意識反而能使我們更好地生存。作為企業也是這樣,畢竟一個好的企業是由許多優秀的人共同努力、一些好的管理者一起構成的。隻有時刻有危機意識存在,並將其落實在行動中,才能不至於被安逸吞噬,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利潤,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下去。危機存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危機不夠重視。危機意識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對企業的負責,對企業管理創造更大利潤和壯大發展的期待。
辛苦的創業並不是希望將來走向滅亡,而是希望通過完美的管理能創造出理想的效益,所以管理中的學問要遠遠大於創業時的學問。
我們的祖先在造字的時候就已經明白團隊精神的重要性,看看上麵的題目,孤木總是難以成林。人們常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不是說三個臭皮匠真的就比諸葛亮強,你想想,如果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結果是請出三個臭皮匠的話,那麼《三國演義》就會變成幽默故事集了。
那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之所以能流傳到現在,就是體現了一個團隊精神。
人是一種群居的動物,缺少了團隊精神絕對不行。一隻鞋子壞了,另一隻也注定無法逃脫被丟棄的命運。我們生在這個世界上,就和這個世界有扯不斷的聯係,你一旦把這種聯係生生地給扯斷了,也許就離自我毀滅不遠了。所以,這就注定了人與人之間就像一根繩子上拴的兩隻螞蚱一樣,他跑不了你也跑不了的。
假如你手上有一個蘋果,我手上也有一個蘋果,兩個蘋果加起來還是兩個蘋果,不可能成為三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能力,我也有一種能力,即使隻是那種普通的生存能力、工作能力,這兩種能力加起來就不再是普通的兩種能力了,也許真的就能變成使人馬上成功的超能力。
上過一年級的人都會算一加一等於二的算術題,可是用在人與人的團結合作上,所創造的業績就不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了,而可能是一加一等於三、等於四、等於五……團結就是力量的說法上小學的時候就知道,可如果再仔細琢磨一下,就像琢磨晚上吃什麼一樣,一定有不一樣的收獲,不相信就試試。
當我們開始不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錢的時候,那就隻能開始工作了。可作為一個工作中的個體,隻有把自己融入到整體團隊之中,憑借整個集體的力量,才能把自己所不能完成的棘手問題解決好。比如當你來到一個新的單位,那個拉著老臉仿佛整天生活在舊社會的上司很可能會輕描淡寫地分配一個你難以獨立完成的工作。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考察你的合作精神,他要知道的僅僅是你是否善於合作,勤於溝通。這時候你如果不言不語費勁地獨自摸索,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趕快去重新找工作吧。
有的人也許是武俠小說看多了,“獨行俠”的思想嚴重的厲害,從不承認團隊對自己有幫助,即使接受過幫助也認為這是團隊的義務,遇到困難喜歡單打獨鬥,從不和其他同事溝通交流,隻覺得自己多麼有個性,多麼有特點,卻不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
要想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第一,要善於交流。這時候,有的人就會想,人家都不主動和我交流,這又不是我的錯。其實,同在一個辦公室,你與其他人一定會存在某些差別,如果你主動去尋求別人的意見或者處理事情的看法,你的舌頭不會少了一截,你也不會比別人矮一頭,相反,你還會賺到別人與你的合作和建議。第二,平等友善。即使你再優秀,再偉大,但要清楚,你其實和你周圍的人是平等的,要不然你為什麼會和他們一樣給別人打工呢。露出你嘴裏那八顆可愛的牙,用微笑和平等的心態對待對方吧,需要注意的是,牙縫裏千萬不要有韭菜葉,否則會讓人不再忍心直視你。第三,積極樂觀。即使是遇到十分麻煩的事情,也樂觀地麵對。要知道,垂頭喪氣不會使事情變得好起來,還不如開心麵對,有什麼大不了的。樂觀比悲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周圍的人不容易把你列到廢物的行列裏去。第四,創造能力。一加一大於二,但你應該也有義務讓它再大一些,更大一些。第五,接受批評。記住,你不是永遠都對的,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這對你大有好處。
一個能幹好多事的大活人也是由很多“零件”組成,例如鼻子、耳朵、眼睛、腳、手……人的身體上缺了什麼都不能稱之為一個完整的人了。一個完整的機器也一樣由好多零件組成,缺少哪一個都可能導致機器不能正常運轉。所以,螺絲釘固然小,但在一個完整的機器裏麵卻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個整體的力量固然讓人感到龐大,不可輕看。但是局部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整體和局部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局部是整體不可缺少的部分,沒有了局部,整體就不能成為整體。整體的所有力量都是由局部一點一點彙集而成。局部是組成整體不可缺少的因素。局部雖然小,看起來很不起眼,單個拿出來,局部並不能發揮什麼作用,但多個局部相加組成的整體就不可忽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1 1>2的道理。
一個整體的好壞往往決定於與局部的配合,就像機器裏麵螺絲釘的配合一樣。一個小小的螺絲釘也許真的小到很不起眼的地步了,走在大街上,我們時常可以見到被丟棄的螺絲釘,卻從來不當回事。可在一台機器裏麵,一個小螺絲釘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機器壞了,無法工作了,並不是說這麼龐大的機器裏麵所有的零件都不能運轉了,而所有的一切也許隻因為那一個小小的螺絲釘。人有美和醜之分,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有的人長的醜,給人第一印象是很對不起觀眾,但要仔細看他的五官,每一樣單拿出來卻發現其實都很精致;有的看上去還很漂亮,可單個的五官卻有一種歪瓜裂棗的感覺。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局部配合好與不好的例子。
曾經聽過這樣一則故事,說國王病了,需要用獅子的奶水來治愈。有一個人就想方設法接近獅子,並且成功地得到了獅子的奶水。在去往王宮的路上,這個人身體的各部位開始爭論這次行動誰的功勞大。手說:“要不是我,根本不可能拿到獅子的奶水。”腳說:“沒有我,你們有了奶水也無法送到王宮裏去。”腿也加入:“腳你不要吹牛,沒有我你照樣不是廢物一個?”最後舌頭也希望分到一勺羹,就說:“其實,我也起了很大作用……”沒等舌頭說完,大家開始嘲笑,有的說舌頭是想功勞想得瘋了,有的說舌頭好事,幹什麼也要插一手,也許看見人家火化死人也會伸一條腿過去。到了王宮,國王問是什麼奶水,隻見舌頭一動說:“這是狗奶!”其他部位一聽,嚇了一跳,舌頭一看國王要發怒,趕緊說:“剛才我因為緊張,說錯了,這是獅子奶水!”這時眾部位才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