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都是按照原本固定的思維模式進行著,像一個不變的方程式,每天在重複地演算著。對於這種固定模式,不知道你有沒有感到厭煩,反正我已經覺得很煩。有時候就想,人怎麼就活得這麼窩囊,像個裝好程序的機器人,都說社會進步了,可人們還在重複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究竟進步在哪裏了?我們為什麼不能試試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生活呢?事實證明,過這種生活的人已經大有人在。
太多的時候,我們總是傾向於按習慣的模式去做事,去生活,天亮了就起床,吃了早點就上班,下班以後就看電視睡覺,殊不知這種習慣很多時候都會讓我們在老路上轉,失去使人生到達一個新境界的機會。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裏,在它們之間隔上一塊高強度的鋼化玻璃。起初,鯊魚總是想遊過去吃掉那些熱帶魚,一次又一次地撞向玻璃,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到最後,鯊魚撞得頭破血流,仍無法通過那塊透明的玻璃牆壁,於是鯊魚就放棄了這種徒勞無功的努力,每天捕食那些扔進它這邊的小魚。過了一段時間,實驗人員撤掉了隔在鯊魚和熱帶魚之間的玻璃,但鯊魚仍舊在自己這邊捕食,再也不去試著遊到另一邊去吃那些熱帶魚了。
千萬不要嘲笑鯊魚的愚蠢,覺得自己要比它聰明許多。其實未必,認真想一想,我們自己有沒有像鯊魚一樣,當在某一高度上失敗碰壁的次數太多了,就對自己能不能超越這個高度產生懷疑,認定自己不可能再有新的突破了,這樣,你就犯了鯊魚一樣的錯誤。這個時候,你真的就虧大了。很多時候,生命所能達到的高度,往往就是我們在心理上為自己界定的高度而已。
下麵請你回答一個問題:怎麼能夠把球體放在錐體的上麵?
是的,按照平常的思路,球體不可能放在錐體上麵,但我們就能做到,而且不隻一種方法。
一、把球體放在桌子上,把錐體放在桌子下;
二、還是這張桌子,把球體放在一邊,把錐體的頂點挨著球體橫放,之後照一張相片,把相片立起來;
三、下麵放三個錐體,上麵放一個球體;
四、畫一張畫,把球體畫在錐體上麵;
五……
其實跳出習慣上的桎梏,避開思路上的陷阱,逃離認知上的迷霧,放棄性情上的執著,脫離一切認為的布局,那個你期待已久的答案其實就在你眼前。
文章寫到這裏就要結束了,你有什麼新的感想呢,那麼,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從現在開始起,做點什麼吧!不要被日複一日的瑣事鈍化我們的觸覺,跳出思想的樊籬,保持一份活躍的思維狀態,感受每一天的新鮮與不同,相信你也會有一份驚喜的收獲,說不定還能逮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哦。
聽多了也見慣了各類名人軼事,名人的成長史,名人的足跡,名人的情感之路,成名背後的辛酸,以及為名人做出犧牲的幕後英雄。通常說來,都是那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個成功的男人一般都會說,妻子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做出了如何大的犧牲,付出了如何多的艱辛,上要照顧八十老母,下要撫育三歲孩兒,妻子在農村的,要獨自下地勞動,獨自春種秋收,好容易養頭老母豬,到年底還要賣上些錢來補貼家用;妻子在城市的,要照顧家庭,還要上班,總是為了別人,一年到頭,省吃儉用,也不舍得為自己添件衣裳。其實這些被稱為偉大的女人們,不見得她們做了多麼偉大的事情,而是說,平凡之中所見到的偉大之處,在於她們的執著,用最樸素的情感,愛護她們的丈夫,支持她們的丈夫,也用最樸素的情感,滋養著他們的生活。
青少年犯罪,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曾經有一項調查,青少年走向犯罪之路,究其原因,有85%是由於缺乏關愛造成的。或是父母不和,或是單親家庭,或者根本就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在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責備或冷落之後,缺乏應有的指導和關懷,飽受創傷的情感得不到應有的撫慰,漸漸養成孤僻、暴躁的性格而邁向犯罪的道路。如果他們的生活中充滿陽光,他們的內心依舊會洋溢熱情,在溫暖的包圍下,也會充斥著善良。孩子的天地需要更多的關懷,在充滿愛的世界裏成長,他們才會更加茁壯。
愛的內容更豐富,情感才會更多樣。親人、同學、朋友,親情、友情、愛情,正由於我們身邊的人而交織成為情感的世界,在這個溫暖的世界裏,我們的愛得以生根。一首《常回家看看》放過好多遍,仍然有許多人會潸然落淚,媽媽嘮叨的話,爸爸張羅的飯,期盼兒女回家,祈禱團圓幸福。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平實得不能再平實,卻是生活中最可貴的情感。在孩子的世界裏,送一塊糖,拉一次手,或許就是幸福;在大人的世界裏,幫一個小忙,或是一個微笑,就會送去感激;在老人的世界裏,一次探望,一次談心,這就是滿足。生活就像播種,並不在你要占領多大地盤,重要的是你將一顆一顆種子埋下,來年便會有收獲。
愛的內涵不斷延伸,情感才會更加廣闊。現代關係學中說,社會關係就是生產力,肯定了社會關係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促進作用。其實不難理解,社會中個體的進步才能促進社會整體的前進,那麼作為社會個體的人來說,在相互的交往中,形成了變化交織的各種情感。情感隨著個人行為的變化而變化著,由陌生人轉變為同事,由同學轉變為朋友,由朋友轉變為親人等等。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個人的不斷成長和角色的轉變,同時也促進個體的進步。
個體的進步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誠信經營已經成為市場經濟軌道上必須遵守的準則。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自我封閉必是死路一條,開始把自己放到社會的大環境中去,逐漸意識到人際交往和社會關係的重要性,開始了“和為貴”的新主張。於是頻頻穿梭於各類人之中,不斷擴大自己的關係網,以長久的情感作為基礎,鞏固和維護自己的“人脈”。於是又在情感互利的基礎上,編織著自己新的生活。
大地的美麗,需要春天繽紛的花朵,夏天蒙蒙的細雨,秋天的瑟瑟落葉和冬天的皚皚白雪,需要四季七彩的陽光,需要藍天和白雲,需要無邊的大海,需要所有奔波的生靈。美好的生活需要善意,需要尊敬,需要理解,需要體貼,需要許許多多的關懷和許許多多樸實無華的愛。生活,隻有通過點點滴滴情感的滋養,才會變得肥沃,辛勤播種之後,才能收獲最美麗的花朵。
現象反映本質,這個問題要看讓誰說,如果讓那些高深的哲人說吧,那你我一定無法理解也無法聽懂,因為他們討論的都是那麼高深,就是把一加一等於二拿到他們麵前,他們也會給你說出一百個理由成立,也會給你說出一百個理由不成立。但就現象反映本質這個問題要我說,那就簡單多了。
本質往往從現象中體現。就像人的影子,它是直接反映於人的身體的,人的身體是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都能從影子上反映出來,不可能你的影子卻反映著別人的身體。同樣,別人的影子也不會反映你的身體。現象隻反映一個本質,而本質卻由很多現象來反映。例如身體可以由影子來反映,也可以由鏡子等其他方式來反映,但無論怎麼樣影子或鏡子隻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
既然現象反映本質,那我們就能通過現象,找到問題的本質,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是,隻知道事情有問題,卻不能及時地抓住問題的核心,結果白白投入了很多精力,到頭來卻發現沒有任何成效。事情往往有本末之分,冬天裏,取暖是本,燒爐子是末。也就是說,燒爐子是現象,想要取暖才是本質,舍本逐末,放棄本質反去重視現象,做事情往往不得要領。
現象總是直接進入到我們眼簾,也是我們直接能看到的、聽到的和注意到的。可是本質就需要通過現象去思考,去挖掘。因為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親眼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物真實的一麵。當遇到令人驚訝的事情時,不妨先把前因、後果以及細節仔細分析一下,否則,我們也許就會處於一種混亂的狀態中,被假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質。現象不一定就直接反映本質,而且前麵也說了,不一定一個現象就能反映出一個真實的本質,事情總有個互相聯係的焦點,隻有把一切現象都找到了,才能反映出真實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