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取舍之間的話題,人們總會習慣性地想起魚和熊掌、美人和江山之間的矛盾。確實,人真的不能太貪心了,貪心也許在得到一個西瓜之後會被一顆棗噎死。就拿魚和熊掌來說,該選哪一個呢?魚固然好吃,但熊掌更好吃,問題是隻能選一樣,這就比較困難。人總是這樣,杯子空著的時候我們甘心讓它空著,半滿的時候卻恨它半滿。在選擇魚和熊掌也是,如果從魚或者熊掌和稀粥包子之間選吧,就不那麼為難了。但你必須選擇,那隻要一咬牙一跺腳,隨便選擇一個吧,其實隻要是認真選擇的,選哪一個都不會很吃虧。
喜歡釣魚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想釣到大魚就必須用香甜可口的食物做魚餌。要不然人們為什麼總會說放長線釣大魚呢,你老把魚鉤和魚線抓在手裏,魚兒是不會跑到你手裏的,同樣不放任何魚食,魚兒也不會上鉤的。同樣,人們要想在某些方麵獲得成功就必須在其他方麵有所犧牲,就是如果你選擇了這一個東西或者這個方麵,就必須放棄相對於它的另一個東西或者另一方麵。
取與舍的選擇是人生成功路上的航標,隻有量力而行才會擁有更輝煌的成功。通俗點說,就是麵對滿桌子的美食,你不能全部都吃完,隻能按照自己的胃來選擇要吃的東西,畢竟東西是別人的,胃是自己的吧!所以,放棄往往是智者對生活對事業的明智選擇,隻有懂得何時放棄何時選擇的人才會事事如魚得水、如虎歸山。
許多人,就是因為一生都在走最短的路,結果每每走進死胡同裏,把大好的時間和年華都浪費掉了,到最後還抱怨是上帝對自己不公平,殊不知路是自己選擇的。人生需要走些彎路,其實這些彎路並不可怕,但有一個前提:走彎路是為了走最快的路。記得有一回下班回家坐出租車的時候,司機就問:“女士,是走最快的路,還是走最短的路?”我當時就有點不明白:“大哥,你是在考我智商吧?難道這個世界上最短的路不是最快的路嗎?”“當然不是,現在是下班高峰,最短的路經常是交通堵塞,走的時間就長。您要有急事,就得繞道走,多跑點路,可能早到……”因為我有急事,當然隻能選擇最快的路。
選擇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一個人不隻是在坐出租車的時候能遇到這種情況,人生的時時刻刻都會麵臨著這樣的選擇,這種選擇有時讓人很無奈,因為我們總是既想選擇最近的路又想選擇最快的路,但是兩者總是得選擇其一。有出息的人都會選擇走最快的路,而寧願讓自己多吃苦多受累多走路,因為一個人的一生時間是有限的,機會也是有限的,隻能選擇最快的路。這樣,走最快的路,有時還得走一段艱辛的路,也許會被荊棘劃破皮肉,被亂石砸破腳,可為了快點到達目的地,也隻能忍受一些苦難了,不是古人說了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
人生如演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隻有學會選擇和懂得放棄,知道如何把握取與舍之間的分寸的人才能創作出精彩的作品,擁有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而人生也難免空白和遺憾,夠成熟的人才懂得該放棄時放棄。生活不是單純的取與舍,不要斤斤計較失去的,有時候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可貴。那些幸福的人總是隻記得一生中滿足之處,而不幸的人隻記得失去的內容。我們總會說,我為了一棵歪脖子樹放棄了整片森林,卻沒有想過選擇一棵樹而放棄整片森林是體現了另一種珍惜。
放棄是為了更好地選擇得到,得到之後必會放棄另外一些東西,在揚棄中進行新一輪進取,絕不是三心二意。做出正確的取舍,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心態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帶著愛、希望的積極心態,往往能將一個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潛能也就是人類原本具備卻未使用的能力,也就是存在但卻未被開發與利用的能力。
其實創新的範圍不一定要很大,隻要找到做事情的新方法,就是創新。
找準自己的位置,就像石頭的位置在山上,魚的位置在水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