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瑞普克醫生的研究中,十二名沮喪的患者同意連續三晚在半夜被喚醒一小時。第一夜,研究人員在他們平常起床時間的前一個小時叫醒他們,讓他們接觸很亮的白色熒光;第二夜的過程還是一樣,但是這一次病患所接觸的卻是微弱的紅光;第三夜,他們在入睡後兩個多小時就被叫醒了,然後接觸微弱的紅光。根據隨後的測試結果可知:一大早所使用的明亮熒光會暫時、卻“明顯地降低他們的沮喪”。
這些發現是否會成為關心健康狀況的人自己所能使用的訊息?這仍有待觀察。克瑞普克醫生說:“這實在很有趣,也很有展望;從科學的觀點來看,我頗為之感到興奮。但是,由於尚在起步的階段,我們還不能夠確定這有什麼實際的效用。”
前述的實驗中,光被用來喚醒、刺激沮喪的人;在其他的個案中,光譜的某些部分也被用來安撫過度好動的小孩。奧特認為:小學教室裏一般所使用的冷色熒光容易造成小孩子的過度好動、紛擾不安。原因之一可能是:燈管釋放出X 光線和有害的無線電波,卻沒有放出能在日光內找到的紫外線波長。(奧特補充說,但是,得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裝置設備已經被研發出來了。)有關增加人在紫外線光下暴曬的問題,已經被熱烈的討論過了。根據國家放射學健康中心的翰登博士的說法,一般認為,紫外線光會增加年長者對於鈣質的吸收量,並且舒解頭痛和疲勞。
在奧特的研究成果鼓勵下,翰登博士和一名研究人員塞克斯進行了一項實驗,比較在一般白熱燈光下和加了紫外線光的燈光下,老鼠的活動情形有何差別。他們將老鼠放在裝有轉輪的籠子裏,然後測量他們在不同的光線下活動之多寡。
正如奧特所預期的,老鼠在紫外線光下所做的轉輪次數最少。他們結論說明在某一種光源中加入波長的確可以影響老鼠——甚至人類——的行為。然而,老鼠在紫外線光下活動減少的這個事實是否代表了一種正麵的轉變?關於這一點,他們並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光:一種癌症病因
研究人員也已查驗出一種可能性:光的某些成分會影響我們交配和生育的能力,並且會提高或降低我們患癌症的機率。早在60年代初期,奧特的一項實驗就顯示出,在粉紅熒光下生活的老鼠比較容易得癌症,以及發生繁殖上的問題。
北卡羅來納國家環境健康科學機構(NIEHS)的一群研究人員決定要驗證一下奧特的理論是否能夠成立,結果,答案是肯定的。
齊奈爾博士和NIEHS 的幾個同事對一群被養來故意罹患腫瘤的老鼠做實驗。他們將老鼠分成三組,分別放在三個不同的環境中,各安裝了一盞日光燈:一種是粉紅的,另一種是冷色的,第三種則是“模擬日光”的。
實驗573天後,生活在模擬日光下的老鼠似乎對癌症最具抵抗力。生活在粉紅和冷色燈光下的老鼠分別在四十二周及四十七周後就患了胸部腫瘤;但是,在全光譜充分照明下的老鼠直到第五十一周才逐漸產生腫瘤。他們發現光能刺激腦下垂體,而且齊奈爾博士也懷疑,催乳激素(或乳汁刺激素——腦下垂體前葉的荷爾蒙,功用為刺激哺乳動物之乳汁分泌)可能與三組老鼠不同的實驗結果有關。
目前,科學界正逐漸察覺到光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致力於光方麵的研究工作尚屬不夠;沒有人能確知某種光的特定數量或品質是如何影響我們身體的功能(或好轉、或惡化)?
然而,一些重要的事實已經得到了肯定。例如,現在我們知道,眼睛——正如一位研究人員所說的——“不隻是用來看的。”光線經由眼睛到達腦部,然後刺激特定荷爾蒙分泌或抑製。日光似乎比人造光更有益健康,但是全光譜的人造光卻也能模似出太陽的奇特威力。
《再讀讀這個:在粉紅色之中》
我們已經知道,光和顏色的各種不同成分會產生額外的影響。例如,先前所提到的特殊粉紅色度在喬斯——華盛頓的美國生物社會研究所所長——的身上就引起了強烈的生理反應。而且,它也引發了一個不同凡響的實用觀念。
喬斯用一張長廿四、寬十八寸的厚紙板——就是目前所熟知的“貝克——米勒粉紅板“(Baker-Miller pink)——對自己做實驗。他回憶說:“在一段刻意激發的過度興奮期之後,我發現,當自己一接觸到這種色調時,我的血壓、脈搏和心跳都迅速地下降了,而且比看到任何其他顏色的時候降得還要快。……如果一種像顏色這樣的環境變因能夠降低我的心跳、血壓和脈搏,那這種現象會對攻擊性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在監獄和其他行為矯正中心以特別漆過的粉紅色囚室做測試時,聽到的結果十分一致,也不禁令人驚異不已。有暴力傾向和攻擊性的囚犯在幾分鍾之內就安靜了下來,並送回一般性的監禁之處。
喬斯說:“我們應該了解一點——貝克-米勒粉紅板的影響是生理的,而非心理或文化的。”即使是色盲的人也會受到這種安撫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