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專家目前已經知道,某些憂鬱在冬天出現,而在春天消失。當“日光節約時間”結束時,為數眾多的人們就進入了一種冬季的恐慌狀態。正如一名研究人員所說的:“人類也會知道要冬眠。”國家心理健康機構的威爾醫生說:“很多人說他們在冬天的時候步調遲緩了些,睡眠時間加長,而且體重也略微增加。麵臨棘手問題的人們比我們原先所想象的還要多,這些人知道有不對勁的事發生了,可是卻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某些案例中,輕微的恐慌演變成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威爾醫生說:“我們目前在治療的人有嚴重的症狀,他們也幾乎因此失去了工作能力;他們不再燒飯煮菜、會見朋友;他們經曆許許多多的壓力,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威爾醫生和他的同事羅森梭治療了一名六十三歲躁鬱症患者。他的憂鬱期幾乎總是始於仲夏,而在每年年底達到高峰;沮喪時,他會變得退縮、怯懦、自責和焦慮,他抱怨自己太疲憊了,而且害怕去上班。由於副作用的關係,無法做藥物治療。

看到這種情形之後,研究人員決定以非常簡單的方式幫助那名男子脫離沮喪。他們營造了一個春天的情景,在十二月的第一周內,醫生每天早上六點整就把他叫醒,讓他暴露在非常明亮的人工光線下(大約一般室內光度的十倍)連續三小時;又在下午四點時再度讓他接觸同樣的光線三小時。實際上,他們就是在延長他的白晝時間,這樣的治療持續了十天。

大約在開始的四天內,這個人就逐漸掙脫了他那沮喪、抑鬱的桎梏。他本人表示自己覺得好多了,觀察他的護士們也這麼認為。研究人員在實驗之後指出就像熊,候鳥、和許多動物世界中的動物一樣,人類也有季節上的節奏性。雖然效果隻持續到治療後的第四天,但是研究人員已經得到一個結論:人工強光和自然的日光都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人工強光也會影響一年到頭都沮喪的人,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的克瑞普克醫學博士相信,當身體內的生理循環節奏有了轉變,生物時鍾走得太快或太慢時,就可能會產生沮喪。

他認為,一大早把病患者叫醒,讓他在關鍵的一刻暴露在很強的光線下,可能會震蕩了生物時鍾,並舒解了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