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做事需靈活,固執終懊悔(1 / 2)

楊廣五十歲,當了十五年的皇帝,他的故事使人想到一則寓言:一個農夫牽著一頭驢子走過懸崖,牽它靠裏麵一點,驢子堅決不肯,越向外掙紮,終於跌下深穀,粉身碎骨。農夫探頭說:“你勝利了。”

——柏楊《柏楊品楊廣》

柏楊先生不止在一篇文章裏提到了這個問題:當一個人被尊寵得不知天高地厚的時候,大概就忘了自己也是從受盡艱辛十月懷胎的母親肚子裏孕育出來的,而是覺得從來都沒有小過,也不會老,是天生玉皇大帝駕臨凡世。他堅定不移地認為自己是普天下唯一尊貴的動物,所有的事情都歸他這個老大一個人管,想不唯我獨尊、想不固執都難。然後也免不了亂講原則的情況,像那頭驢子一樣,遲早都是要掉進懸崖的。

對一個出色掌握語言藝術的人來說,僅僅學會完美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學會與別人交流,並且要通過這樣交流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目的可能是希望對方要你的貨,可能是希望對方對你目前的處境表示理解與同情,可能是要對方同意你的看法,也可能是希望對方提升你的職位。但無論這些目的能否達到,你都要注意一些更為一般的原則。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這種一般的原則是:在談話過程中要尊重別人——從他的人格到判斷力與智慧,不要引起對方的不快,哪怕是輕微的不滿,更不用說怨恨了;無論這次談話的目的是否達到,都要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以利於下一次合作,不因為一時的分歧而傷害長期的友誼與合作。

星期六上午,一個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裏玩耍。沙箱裏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閃閃的塑料鏟子。在鬆軟的沙堆上修築公路和隧道時,他在沙箱的中部發現一大塊的岩石。小家夥開始挖掘岩石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泥沙中弄出去。他是個很小的小男孩,這塊岩石對於他而言顯然可以稱得上是巨大的了。手腳並用,似乎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岩石便被他連推帶滾地弄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這時他才發現,他無法把岩石向上滾動,翻過沙箱邊牆。小男孩下定決心,手推、肩擠、左搖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發起衝擊,可是,每當他剛剛覺得取得了一些進展的時候,岩石便滑脫了,重新掉進沙箱。小男孩急得哼哼直叫,拚出吃奶的力氣猛推猛擠。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報便是岩石再次滾落回來,還砸傷了他的手指。最後,他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整個過程男孩的父親從起居室的窗戶裏看得一清二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麵頰時,父親走到他跟前,溫和而堅定地說:“兒子,你為什麼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垂頭喪氣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經用盡全力了,爸爸,我已經盡力了!我用盡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糾正道,“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有的力量。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父親彎下腰,抱起岩石,將岩石搬出了沙箱。

麵對困難,抱著頑強、執著的態度和信念沒有錯,但並非隻能是抱著頑強和執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當遇到自己能力所辦不到的事時,何不拋棄一點點過多的固執,去借用親朋好友的力量呢?你解決不了的問題,對你的親人或朋友來說或許就是輕而易舉的。記住,他們也是你的資源和力量。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靈公,奢侈腐化,不惜民力。有一年他下令興建一座九層的高台。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無疑會給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負擔,使國力衰竭。因此,大臣和老百姓都反對建九層高台。但是晉靈公固執己見,並且在朝堂上嚴厲地對大臣說:“敢有勸阻建高台的,立即斬首!”氣氛十分緊張。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嚇得噤若寒蟬,誰也不敢說反對的話!

這時,有個叫孫息的大臣求見晉靈公。君臣見麵後,孫息對靈公說:“我能把九個棋子堆在一起,上麵還能放上九個雞蛋。”晉靈公聽到這事十分新鮮,不相信孫息會有這麼高的技藝,但是又急於一飽眼福。他說:“我從未聽過和見過這種事,今天就請你給我擺擺看!”孫息當然清楚,如果國君認為是欺騙了他,就會有殺頭的危險。當晉靈公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孫息便動手擺了起來。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個棋子堆了起來,然後又小心地將雞蛋放置在棋子上。隻見他放上一個雞蛋,又放第二個,第三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時屋裏的氣氛十分緊張、沉寂,隻能聽到雞蛋碰到棋子的聲音,圍觀的大臣們屏住呼吸,生怕雞蛋落下來。孫息也緊張得額頭冒汗。晉靈公看到這情景,實在耐不住了,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危險!危險!”晉靈公剛說完“危險”,孫息就從容不迫地說:“我倒感覺這算不了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啊!”靈公驚訝地問道:“有什麼比這更危險的呢?”孫息手裏握著正要置放的雞蛋,慢條斯理地說:“建九層高台比這更危險,三年都不一定建得成,這三年之中,要征用全國的壯丁勞役,男不得耕,女不得織,國庫空虛,戶口減少,逼得人民活不下去,就會逃亡、謀反。鄰國見我國弱民窮,就會興兵犯境;如果國家滅亡了,大王您自己也就完了。這能說比不上擺棋子雞蛋更危險嗎?”靈公聽到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對孫息說:“搞九層之台,是我的過錯。”立即命令停建正在施工中的九層之台。下屬有了某些合理的想法或者明了某一客觀事實,如可能觸犯上級,最好用含蓄地兜圈子的方式向上級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