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人生順境或逆境時所持的心態,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若改變本身的心態,就能使生活本身發生變革。
——柏楊《威廉·詹姆斯》
柏楊曾說過,如果沒有那九年的監獄生活,他一生中不可能有那樣多的時間去讀《資治通鑒》,因為每天要分心去應付許多事情。從這個角度來講,逆境變成了造就柏楊的契機。
生活中渴望成功的人很多,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並不是沒有機會,也並不是沒有資本,他們缺乏的往往是成功最需要的意誌力,對於一些困難往往缺乏“挺住”精神,因此他們輸掉了人生、輸掉了事業。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和煩惱,如果你不能戰勝它,那它就會總是如影隨形,來左右你的生活,使你不能從過去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著名詩人裏爾克曾經說過“有何勝利可言,挺住便是一切”。是的“挺住”便能擁有一切——人生就好比一場拳擊比賽,充滿了躲閃與出拳,如果足夠幸運,隻需一次機會、一記重拳而已,但首要的條件是你必須得頑強地站著,這就是“挺住”精神。那些渴望成功而又意誌力薄弱的人應該時刻對自己說:“無論如何,我都要挺住!”特別是在麵對人生的困境時。
困難與挫折其實是上天故意安排來考驗我們的。戴高樂曾經說過:“挫折,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隻有在擁抱挫折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也許你的失敗是因為你要獲得成功還需要更多的東西。
通常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有失才有得,隻要我們擁有積極的心態去努力拚搏,就不會被挫折打倒。其實,誰都有麵臨困難與逆境的時候,關鍵是看我們怎樣處理。有些人在逆境中消極失落,做一個永遠的失敗者;而有些人卻能夠積極地麵對逆境,衝出重圍,走向成功。
既然逆境是不能避免的,那就讓我們從逆境中找到動力吧,讓這股動力將我們推向成功。我們應該將逆境視為成功的預兆。就讓我們永遠銘記一位西方哲學家的話:“困難與挫折其實是上天故意安排來考驗我們的,其實,它就是成功的化身,成功與失敗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時運不濟,作為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灰暗路程,人人都可能遇到,隻不過有些人遭遇的時間短一些,有些人遭遇的時間長一些。然而,一輩子都沒有受過挫折的人是很少的。
拿破侖·希爾曾經指出:因為下麵這三個原因,失敗往往能夠轉化為成功的基石。第一,失敗可以打開新的機遇大門,迎來新的人生機會;第二,失敗可以給驕傲的人注入一針清醒劑;第三,失敗可以使人知道什麼方法是錯誤的,而成功又需要什麼樣的方法。
基於上麵三個原因,我們應該知道,失敗帶來的逆境並非都是壞事。隻要我們在逆境中找到動力,對我們獲得成功是很有幫助的。
困難就是機會,危機就是轉機。一個人不敢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是對自己潛能的畫地為牢,這樣隻能使自己無限的潛能化為有限的成就。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斷地麵對“難題”或“問題”,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會經曆過困難,失敗者有失敗者的問題,成功者有成功者的問題。而成功者所遇到的問題,絕對比失敗者的問題多。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解決和處理難題的能力以及當遇到難題時所保持的態度,而不同的麵對難題的態度,會造成不同的解決難題的能力。許多人在朝著目標或願望行進的過程中,將所遇到的難題當做是他們成功的絆腳石。事實上,你在成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不僅不是絆腳石,而且是達到目標的階梯。當難題出現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擺脫這些絆腳石,或希望一腳把它踢開,或是視而不見的一腳跨過,但問題是你真能擺脫掉嗎?當難題來臨時,我們必須正視它。難題發生的原因為何?找出它背後的原因並加以解決,若不去處理,隻會產生更大的難題;若將難題當做一個怪獸去消滅,那麼在這個怪獸還未長大時消滅它。
愛迪生在1877年開始了改革弧光燈的試驗,提出了變弧光燈為白光燈,要搞分電流。這項試驗要達到滿意的程度,必須找到一種能燃燒到白熱的物質來做燈絲,這種燈絲要經得住熱度2000℃、時間1000小時以上的燃燒。同時用法要簡單,能經受日常使用的擊碰,要使一個燈的明和滅不影響另外任何一個燈的明和滅,保持每個燈的相對獨立性。為了選擇這種做燈,價格還要低廉。這在當時是很大膽的設想,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去探索,去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