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大結局(1 / 2)

漢鼎三年十月,李定國率領十五萬西南軍區將士,兵分數路進入緬甸。

東籲王朝在大興軍麵前仍然不堪一擊,短短數月時間便告覆滅,根據李元利的指示,東籲王平達力被高信斬首於勃固,隻將首級送到了燕京。

短短三年時間,倭國、緬甸、***、南掌、暹羅、占城等國先後覆滅,消息傳出,南洋諸國一片慌亂,特別是在陳奇策率領南海艦隊進駐爪哇、雅加達以及蘇門答臘和錫蘭之後,這些小國紛紛遣使來朝表示願意內附。

內閣在征求皇帝陛下的意見之後,與南洋諸國使者簽訂了如下條約:

一:各國自願以疆土人丁戶口編入中國圖籍,軍民人等聽任指揮,如有違逆,以叛國論。

二:各國國王自願將軍政之權轉交與中央政府,並不得以任何方式幹擾國家在各地施政及駐軍。

三:各國國王可保留王號、享受郡王俸祿且世襲罔替,同時可保留少量王室衛隊。

四:各國與西洋諸國之間不得私自簽訂任何協議、條約,如有發生,一律視作無效,且中央政府保留追究的權利。

五:中央政府有保護屬國臣民人身、財產安全的義務。

……

這份內附條約的順利簽訂,標誌著南洋諸國無論在法理上還是事實上都成了中國不可分割不可侵犯的領土,大興軍日後在南洋與西洋各國作戰,都可以稱作本土作戰,算是保家衛國。

而實際上,現在在南洋殖民的歐洲國家,無論是葡西還是英荷,都沒有膽量撕破臉皮和中國開戰。

此時的葡萄牙已經衰落,它在亞洲的殖民地除了果阿和東帝汶外全部被荷蘭奪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在美洲。

而英荷兩國,則剛剛經曆過第一次海上爭霸大戰,雙方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數次海戰中均損失慘重,被戰爭拖得疲憊不堪,根本無力顧及在亞洲的殖民地。

大興軍這個時候出兵南洋,確實是選了一個最好的時機。

佩德羅從巴西回來了,隨同他一起來的還有一萬多株橡膠樹苗以及三萬斤“流淚樹”種子。

東南亞果然是最適宜橡膠樹生長的地方,一萬多株樹苗成活了一大半,隻是種子的發芽率較低,三萬斤種子起碼壞掉兩萬斤,不過這已經足以令李元利欣喜若狂。

隻要等橡膠樹長大,帝國的工業水平又將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帝國的北方,伏爾加河畔,此時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戰。

確切地說,是一場一邊倒的大屠殺。由一萬蒙古騎兵和三萬遼東軍組成的北征軍團,以僅僅數百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了一萬沙俄軍隊。

而這一萬人,已經是沙俄在西伯利亞地區能夠抽調出來的所有兵力。

在十六世紀末以前,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都還不是俄國的領土。

這一時期,位於歐洲東部的俄羅斯剛剛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其領土麵積僅有二百八十萬平方公裏,地處東北歐一角,與西伯利亞相距遙遠。

從十六世紀中葉沙皇伊凡四世執政之後,沙俄才開始向東方擴張,逐步吞並了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大片領土,將疆域擴展到了太平洋岸邊。

而沙俄用於擴張的先頭部隊,不過是由一支八百多人的哥薩克隊伍。這八百四十名哥薩克騎兵翻過烏拉爾山,侵入額爾齊斯河,以數百人的兵力便攻占了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

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以後,便開始向西伯利亞地區增兵,他們四處興建城堡,把持軍事據點,以鞏固新占領的地方,並以這些據點為大本營進一步染指巴拉賓大草原。

可以說沙俄在西伯利亞的擴張,不是他們太強大,而是敵人太弱小。

但是現在,還裝備著火繩槍和弓箭的沙俄軍體會到了什麼才是強大,不說武器上的懸殊,單單是一次出動數萬人的兵力,就是他們難以想象的。

十七世紀五十年代,俄國所有的步兵和騎兵加起來也不到二十萬人。

而且這個時候,他們正在立陶宛和波蘭發生大戰,俄國投入的兵力多達十五萬,卻打不過隻有四萬兩千人的波蘭軍隊,俄軍戰死三萬,損失大炮五百餘門,可以說是徹底的傷筋動骨。

能夠在西伯利亞集結起一萬人的軍隊,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大興軍在殲滅西伯利亞沙俄軍隊之後,繼續向北挺進。

由於沙俄實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再加上軍情司人員的活動和宣傳,西伯利亞各族人民紛紛起來反抗殖民者,殺死俄國稅官起義,迎接大興軍的到來。

大興軍在一年之內,便攻占了沙俄費盡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分布在鄂畢河、葉尼塞河以及勒拿河三大水係流域的上百個城堡和據點,從而在西伯利亞地區站穩了腳跟。

漢鼎五年,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共十萬大軍收複烏斯藏,平定準噶爾,哈薩克三部上書請求內附,中國郡縣其地,張官置吏,國土麵積達到兩千多萬平方公裏,為有史以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