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八年,大興軍通過數次戰鬥,與葡萄牙和英國簽訂了果阿條約和馬德拉斯條約,將葡英殖民者趕出了印度,又采取拉攏親中者和打壓反對者的方式,與印度各土邦的土王陸續簽訂了一係列“互惠”協議,逐漸將它淪為中國的商業殖民地。
漢鼎九年,大興軍占領了盛產大米和黃麻的加爾各答地區,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中國本土,為大興軍的進一步擴張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漢鼎十年,大興軍太平洋艦隊穿越印度洋抵達非洲,次年十月,艦隊與歐洲列強聯軍在大西洋上發生了有史以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戰,大興軍出動了兩百艘大小鐵甲艦,而聯軍方麵,更是傾其所有拿出了五百艘戰列艦。
盡管軍艦數量懸殊一半多,但結局卻沒有任何懸念,聯軍軍艦在裝備了光學瞄準鏡的艦炮麵前,隻能成為一艘艘移動的靶船。
戰鬥隻持續了一天,最終聯軍隻有三十多艘戰列艦和一百來艘小型艦船趁亂逃脫,而大興軍方麵,卻隻損失了大小艦船七艘!
經此一役,歐洲各國海軍力量基本消耗殆盡,而他們的陸軍,現在還裝備著火繩槍和長槍排著方陣進行戰鬥。
可以預見的是,已經裝備了步槍和各種先進火炮,久經沙場的大興軍陸軍如果進入歐洲本土,將會給歐洲人帶來多麼大的災難。
大西洋海戰結束,舉世震驚!歐洲人陷入了從未有過的恐慌之中,英荷葡西法等國首腦經過緊急磋商之後,與得到授權的大興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陳奇策簽訂了《大西洋條約》。
條約由序言及十二條組成。主要內容:
一:宣布戰爭結束,各締約國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二:自締約之日起,任何國際事件,各締約國都必須尊重中國的意見。
三:英荷西葡割讓澳洲,使澳大利亞成為繼巴西之後中國的第二塊海外殖民地。
四:聯軍向中國賠款兩千萬英磅,分五年付清,年利息百分之五,若到期未付清,則利息增加至百分之八。
五:各締約國每國需開放一處港口作為通商口岸,準許中國派駐領事,準許中國商人及其家屬自由居住。中國領事在所駐國內,享有外交豁免權。
六:各締約國將以公平的原則頒布一部新的關稅則例,以便中商按例交納關稅。
七:各國派出專使大臣,代表本國國王赴大中國大皇帝前覲見,以示尊崇。
……
漢鼎四十年,中國的國力達到了又一個新的巔峰,國內生產總值高達三十億圓。投入巨資的科學院也是成果豐碩,電力開始初步應用,電報機已經普及到連隊。
有了電爐,金屬冶煉技術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隨之高速發展的就是發動機技術和造船技術,現在第一台柴油發動機已經裝到真正的鋼鐵戰艦之上,這預示著中國海軍在各大海洋之上將會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決定權。
當然,能源部門的目光也隨之轉到了盛產石油的中東、北非、波斯灣、墨西哥灣、伏爾加及西伯利亞等地區,而這個時候,付出巨大代價從中國手上獲得蒸汽機技術的歐洲各國,才剛剛開始嚐試把蒸汽機裝到船上。
從漢鼎十年開始修建的鐵路,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總長度已經超出了二十萬公裏——北至西伯利亞,南至馬六甲,西至安息,東至釜山,主線幾乎覆蓋了整個亞洲。
電報網絡和鐵路網絡的建成,意味著迅速的反應能力和強大的軍事調動能力,使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即使是帝國最偏遠的安息、西伯利亞、馬六甲等地方的鄉村,政府派出的官員也能將它們牢牢掌控。
……
“一晃快五十年了!”
泰山之巔,李元利長長地吐了一口氣,一道白練如箭矢飛射,直噴出兩丈遠方才散開來。
因修煉《洗髓》《易筋》二經有成,此時的李元利仍然腰背挺直,而且耳聰目明、須發漆黑,看起來似乎隻有四五十歲,根本不像是一名年近古稀的老人。
“這些年來,朕勵精圖治,興利除弊,帝國方能煥發勃勃生機,淩駕於萬國之上!現在,朕把國家交給你,能不能讓她繼續屹立於世界之巔,就要看你的了!”
“父皇!”身後太子李瑾躬身笑道,“這江山是您打下來的,您可不能就此撒手不管!”
李元利一拂衣袖,朗聲道:“不管了!朕辛苦這麼些年,也該清閑清閑了。況且朕能保得你們一世,難道還能保得國家萬世永昌?朕能做到的隻有這麼多了。”
“兒臣明白了!”李瑾收斂笑容,拱手行了一禮鄭重地回道。
父皇老了,從今往後,這副重擔要靠他挑起來了!
…………
次年,漢鼎帝禪位於太子李瑾,隨即微服出巡,自此不知所蹤。
天下人都在傳說,漢鼎爺本就是天上星宿下凡,如今功成身退,已經重新回到了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