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去接受生活的現實
職業生涯規劃在近幾年逐漸走進大學校園,成為一時較熱的話題。但許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仍然很模糊,還有的認為沒有必要製定職業生涯規劃。那些認為沒有必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可能會說:“外界環境變化太快,製定職業規劃究竟有什麼意義?似乎有人當初沒製定規劃也成功了。”那麼,究竟大學生有沒有必要了解並製定職業生涯規劃呢?答案是肯定的。
全球職業規劃師周其洪曾經說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來說越早越好,早一些認識自己,明確方向,就能打有準備的就業之戰。同時,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有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和就業渠道,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念,緩解就業的心理壓力。”
事實的確如此,職業生涯規劃與成功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製定科學、合理、務實的職業生涯規劃會使目標更明確,更有助於成功。俗話說: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人。那種認為“計劃沒有變化快,沒有必要製定職業生涯規劃”或是“不製定職業生涯規劃照樣成功”的觀點是錯誤的,它誤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無論世界怎樣多變,從古至今,一個國家,一個城市或是組織都在為自身的發展製定規劃。大學生製定職業規劃的意義不在於控製變化,而在於認識自我,尋找方向,在變化中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坐標,使職業發展之舟順利前行。
潘文欽,就讀於華南農業大學房地產開發與物業管理專業,是2005年第二屆廣東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本科組的總冠軍。相信潘文欽的兩次職業規劃大賽經曆會給那些在校的大學生帶來不少的啟發。
潘文欽說,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近年急劇升溫的課題,對他來說也是很新的事物。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參加了首屆的比賽,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很多讓回味的地方,上屆比賽的經驗也是他本次重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資本。
2004年參加規劃的時候,他還不時地為自己沒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和自己所向往的專業而懊惱,因此所做的規劃帶有一定的片麵性。後來,隨著他對房地產行業的了解越來越深,他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個行業,而他所讀的專業正是房地產開發與物業管理,於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方向。有職業生涯規劃方麵的專家說——大學所讀的專業在將來的求職就業時將是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這更讓他信心十足。
為了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在製定職業生涯規劃時,潘文欽問了自己四個問題:
一、我在本科畢業後選擇一條怎樣的出路?二、畢業後投身到哪個行業?三、我在該行業選擇什麼性質的工作?四、在行業中我具體要從事哪方麵工作?
通過對自己和外界的係統分析,潘文欽有步驟地回答了以上幾個問題,最終得出了他的職業生涯的目標——本科畢業後到房地產開發企業從事項目策劃工作。他對其他人說,他的職業規劃書中關於“職業定位”方麵的分析和確定就是運用了以上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也是他本次職業生涯規劃的“閃光點”之一。
這四個步驟可以作為大學生朋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借鑒。去年,在潘文欽即將升入大四的時候,已經為自己的未來打算,開始尋找工作了。
6月26日,他剛剛完成了一家房地產顧問公司的二次麵試。潘文欽說,麵試的人員對自己也挺滿意的,隻是因為還是在校就讀的學生,工作時間方麵不太自由,還要回去慎重考慮。對於現在應聘的這一份工作,潘文欽表示與第二屆大賽自己的規劃基本相符,是做有關房地產市場調查、數據分析等研究顧問方麵的工作,相當於房地產策劃的前期工作。比較之前對職業的策劃,這次的工作更為係統化與細節化。
參加職業規劃大賽,讓潘文欽更早地關注到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之路,對求職方向也有了更明確的認識,由此他也鼓勵更多的大學生早做職業規劃。“與其畢業之後一頭霧水地到處找工作,不如做相應的職業規劃,比較有目的地求職,這對大學生更有幫助。”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即使是寶貝,放錯了地方也是一堆廢物。”
“如果你一開始就走上一條岔路,接下來你就可能在縱橫交錯的無數條岔路上糾纏下去,離你真正的目標越來越遠了,”這是北京某通信企業秘書樊琪——一個就業錯位者對自己就業錯位所產生的感慨。他深有感觸地說:“求職第一步太需要就業指導了,人生太需要職業規劃了。”
六年前,在他畢業之際,鋪天蓋地的外企宣傳席卷校園,他被深深地吸引了。於是也毅然放棄了自己所喜愛的外貿專業,加入一家外企做行政助理,這是他就業的第一步。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步也是他甩出的多米諾效應的第一張錯牌。從此,他在行政的圈子裏奔波忙碌,離自己所喜愛的外貿專業越來越遠,而他的內心卻從未感到過真正的充實和滿足。
這種事例並不是惟一的,而今無數的畢業生仍在迷茫中重複著就業錯位之路。許多高校都開展了就業谘詢,但力量卻很薄弱。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高等院校中,心理教育師資與學生的比例為萬分之六,其中包括大部分兼職人員,實際比例僅為萬分之二。而香港和國外的比例約為1:1500.差距如此懸殊,不能不引發我們去思考。
與就業指導相比,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更是重中之重。一項對北京人文經濟類綜合性重點大學205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沒有職業規劃,有規劃設計的隻占32.8%,其中有明確規劃的僅占4.9%。職業規劃是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著人們前進的方向。沒有這盞燈,就會有許多的大學生朋友繼續走彎路,繼續引發多米諾效應。因此,對於每一個應屆畢業生來說,在步入社會走入工作崗位之前,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進行一下有效規劃,顯得非常重要。
在北京的一次大型招聘會上,畢業於某名牌高校的小王向北京一家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申請一個軟件工程師的崗位。他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在大學期間各門功課都優秀,畢業後的五六年時間裏,從事過醫藥、空調、圖書等產品的銷售、品質主管,換了六七個工作,但是沒有軟件開發方麵的工作經曆。招聘者看了他的情況後認為,如果他畢業後穩定從事軟件方麵的工作,則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選,但是因為沒有這方麵的工作經驗,公司無法錄用他。
職業規劃不但是一種先進的理念、意識,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改變了大學生傳統的學習、思維以及行動方式,使得他們主動走出“象牙塔”,回歸到社會生活中去鍛煉自己,同時使他們在競爭激烈、複雜多變的就業市場中保持一份清醒與自信,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就業市場的要求。
職業生涯規劃不同於就業指導,就業指導較多地關注就業指導層麵,比如如何寫簡曆、推薦信,如何填寫招聘表格,如何參加麵試等,這些都是很具體的找工作的技巧,但是職業生涯規劃不同於這些傳統的求職準備,它站在更高的層麵上,讓人們對自己的整個人生職業的發展製定目標、確定方向,用心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對於大學生來說,科學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他們更早地意識到自己的目標,更有效率地度過每一天,更快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大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使大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優勢及缺陷,使自己有針對性地學習,不斷提高自我,使自己職業發展順利進行。
不管你是剛剛邁進大學校門的新生,還是正在奔忙於各種招聘會的畢業生,無論你處在大學生涯的哪個階段,對自己本身的進行正確的定位,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並進而做出相應的努力,都是勢在必行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將使你的生活發生改變,使你的人生軌跡更加筆直順暢。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職業生涯規劃使大學生朋友更加深入地認識自我,激發自己的潛能
很多大學生在高中時把高考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一旦考上大學之後,就感到鬆了一口氣,開始放縱自己,結果等到畢業時才發現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悔之已晚。還有一些大學生,考入大學後,麵對新的環境、新的同學和新的學習生活,感到不知所措,對未來感到很迷茫。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多數大學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才能不留下遺憾。
大學生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之後,就會全麵深刻地認識自我,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而不斷地提高自我,從而大大地激發了自己的潛能,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例如,某企業有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她的工作是做業務,但她的目標是總經理。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在各個方麵不斷努力,業績不斷上升。後來她升任業務部主任。最後,經過她一步一步的努力,終於在一年之後當上了經理,並且以她的管理贏得大家的認可。此時,不少人對這個大學生感到驚訝,怎麼升得這麼快啊?那些在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員工都沒有當上經理,她怎麼會當上經理呢?
論相貌,她長相平平,又黑又矮,身高不過一米五八;論學曆,隻不過是普通的大學的專科生;論關係,她在單位裏既沒有親戚,也沒有朋友。為什麼發展如此快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她成功的秘密武器就是職業生涯設計。
她在畢業之前就樹立了當經理的目標,在校學習期間不斷地通過社會實踐和校園活動來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溝通、管理等能力。畢業工作之後又不斷地努力,她每天所從事的工作,所考慮的問題,甚至她言談舉止,都是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都在為她的目標積累素材,創造條件。所以,最終她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目標,職業生涯設計使她獲得了事業的成功。
(二)、可以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努力
有了目標,就要有為實現目標而不斷努力的動力和行為,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加了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假如,你現在住著平房,室內沒有廚房。這時你想在院內蓋個小廚房。當你確定了蓋廚房這個目標後,你就會把這個目標付諸行動。你開始收集磚塊、瓦片等材料。你走在街上就會注意那些你平時根本不會在意的磚塊和瓦片,這時你會碰見磚頭撿起來,遇到瓦片拾起來。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把磚頭、瓦片等原料備全,蓋起屬於自己的小廚房。但是假如你沒有蓋廚房這個目標,走在街上就不會注意磚塊,也不會留心瓦片,這些對於你來說隻是廢物,毫無價值可言。這就是說,兩個人走在同一條路上,一個有目標意識的人和一個無目標意識的人,其收獲大不相同,結局也會有很大的差異。人生在世,要幹一番事業,就如同蓋廚房一樣,隻有樹立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向著目標的方向努力,才能有意識地收集有關素材,創造有利條件,使你的事業盡快獲得成功。
為了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會應該對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各種能力進行全麵的了解和分析。通過分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評估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性格;找出自己的特點,明確自己的優勢,正確設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
同樣,大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規劃目標,就會製定大學階段的知識和能力培養計劃,根據自己的愛好、性格、能力和社會的情況製定有效的實施步驟,比如某個時間段自己要達到什麼目標等。
確定了目標之後,就會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斷地努力。大學生製定了職業生涯規劃之後,就會如饑似渴地追求知識,充實自我、完善自我,整個大學時代的生活也會因此而變得多姿多彩,富有韻味。
(三)、提高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為今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好的工作不是依靠運氣得來的,對大學畢業生來說,它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影響大學生求職的因素很多,包括學校知名度、專業與社會需求(專業與相關行業的發展情況,社會經濟動態等)、來自學生自身的變量(個人綜合素質、就業能力、就業技巧、性別等)和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好壞等。其中,大學生本人能控製的就是自身變量中的個人素質,就業能力和就業技巧。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大學生提早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評估自己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從而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切實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今後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何種角色,是由自己來決定的。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就是為了自己未來人生的成功。“機會隻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要想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應該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並按照規劃有步驟地去實施,為自己的人生儲備更多的能量,為自己將來的成功做更多的準備,創造更多的機會。
蟻族不要僅僅為夢想而活著
大學生活雖然是人生中不長的幾年,但這一時期卻是人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它因彙聚了人們青春最熾熱的年華而顯得神秘、深遠。大學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驕傲與美好,也充滿了青春的苦惱與憂愁。當我們還沒上大學的時候,我們都在夢想著大學裏的美好生活,憧憬著自己在大學怎樣奮鬥,怎樣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是當我們越過高考這一門檻進入到大學這座象牙塔時,我們是否還能想起我們最初的夢想?是否仍富有激情地為了實現理想而拚搏?事實上,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則不思進取,在伊甸園裏迷失了自己。
每個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都應該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特別是對於大學生而言,正處在對個體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這一階段職業的選擇對大學生今後職業生涯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很多學生在初入大學時持有“大一大二先輕鬆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遲”的心態,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麵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足無措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學習至關重要,是否能夠順利地完成由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能否順利地完成大學期間各階段的任務,能否順利找到自己喜歡並勝任的工作,關鍵在於大學生的自我規劃意識和能力,在於大學生對大學生活的合理規劃和安排。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涯規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學一年級上學期
這時的大學生完成了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經過了高考的洗禮,他們躊躇滿誌,懷著對大學生活的無限向往,滿懷信心地走進大學校園。但是,剛剛入學的大學生對大學生活還不夠了解,對大學的認識也隻是道聽途說,對自己和環境的認識還不夠。生活了兩個月之後,大學生開始從對學校的新鮮感之中走出來,逐漸開始適應大學生活。這個階段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1)熟悉校園環境,和同學友好相處,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節奏;(2)以學習為主,在學好本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3)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職業發展情況,洞悉外界職場變化。
第二階段:大學一年級下學期
這一階段的大學生基本上已經開始適應大學生活,經過大學生活的親身體驗和專業課程的學習,各方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這個階段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1)閱讀和職業生涯規劃有關的書籍,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增強自己的職業規劃意識;(2)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愛好、興趣、性格、能力,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劣勢;(3)了解社會職位需求和本專業發展情況,結合自我評估的結果,為自己初步確定職業生涯目標;(4)學會與同學、陌生人交往,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建立自己的交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