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打電話這個例子來說。接到電話時,要露出笑容。也許你認為對方看不見,幹嗎要這樣做。心理學實驗表明,你的心情一開朗,音調中自然會發出相應的變化,對方也可從中聽出你的笑容,從而對你產生好感。
電話鈴響後,比別人搶先接電話,給人以機靈、勤快的感覺,領導會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接電話必須把內容搞清楚。例如,某高校學生組織要向你公司尋求讚助,你就應盡可能地多了解情況:尋找讚助要搞什麼活動?這個活動能給公司帶來什麼收益?讚助的形式、金額、時間等等都應搞清楚。這樣向領導彙報時才能不被領導問住。
學會使用精確的數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們可舉例說明:一個部門經理要做一個項目急需資金,向領導申請了45.6萬元,領導問他為什麼不申請50萬元,他回答說45.6萬元就夠了,多申請了也用不著。領導被這個人為公司精打細算的敬業精神所打動,很快就批準了那個經理所需的錢。
人有一種特性,就是總要把內心的感受多多少少地表露出來。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無論你怎樣打起精神拚命掩飾,你的臉色、你的神態,還是老老實實地說著實話,總會讓人感到你與平常不同。同樣道理,你在感情和精神狀態處於低潮的時候,你的表情、你的形態,甚至你的服飾邊幅,都會將其表達出來,怎麼也難以給人以神采奕奕的印象。成功者認識到這些道理,平常留意在心。
在這裏所使用的給人以良好印象的說法,並不意味著像電影明星那樣的美男或美女。其實,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外表美好的人們之中也一樣存在著一些具有強烈的不滿感、缺乏社會適應性的惡劣之人。這種人一般來說,晚年都很不幸。那麼從上述思索中,我們能夠學到些什麼呢?
我們對自己所繼承的遺傳因子,是沒有任何選擇餘地的。我們沒有可能改變自己的體型、身體結構和皮膚色澤、與其花工夫於沒有可能的事情,不如留意自己的健康和很好地發揮身體特長而更現實、更聰明。我們每個人,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都在不自覺地用外表的印象來判斷他人。同時也被他人判斷。那些在瞬間促成判斷的印象,具有很久的影響力。因此,自然地表現自己的本質將比陋劣的鋒芒畢露好得多。
再者,重視給人的印象之說,並不意味著要你以給人的印象如何為基準去行動,而是以自我感覺如何為基準去行動——希望你牢記這一點。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容貌很滿足,那麼就等於說,在做事這個比賽場上,他(她)已比別人先走了一步。
當你思考積極自我表現的真正含義時,你必須有一個不容動搖的合理的價值基準。
我們似乎不自覺地會向許多東西伸出手去。想用高薪把自己裝飾得更時髦高貴;想用錢買年輕,買來表麵的幸福。這是一種極端的自我膜拜,或者說是任性。我們知道,向世界上的人炫耀自己的房子、汽車、衣服、首飾和家產,這隻不過是說了這麼一句話,看我多麼富有。然而,使這句話的內容成為自己現實的努力,以及使之成為做事服務的計劃,不是遠比不遺餘力地向別人宣傳這句話重要得多嗎?向別人誇耀自己的外表、自己的富有和自己物質上的成功,其實是在宣傳自我評價之低、自我價值之低。一個自我尊敬的人,即使十分富有,什麼都買得起,也不顯示,而是以謙虛的姿態出現在眾人麵前。
我們沒有必要非當個富翁。也沒必要為了告訴人們自己取得了成功,而把自己的全部財產都拋將出去以示慶賀。我們所應做的是對自己的邊幅適當地留意,以及對必要的日常修飾、應酬,稍稍花點時間。
外表的完善,應以展現自我的美德為標準。展現自我的美德,能給與自己事業有重要關係的人以舉足輕重的影響,引起他對你內在價值的注意。
從孤獨中尋找力量
忍受孤獨,是一種毅力,那麼享受孤獨,便是一種情趣,一種境界,就像一杯沒有放糖的咖啡,隻有當你輕呷一口,慢慢適應它的苦澀,才能品味出其中獨有的香味。
在現實生活中,要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做出巨大的成就,必須有不同凡響之處。其中主要的就是要有一些非凡的目標。在一定的時間內,這些非凡的目標常常是普通人所難以理解的,因而難免會招致眾人的反對、批評。這時,你自己常常會是一個孤獨的人。尼采認為,強力意誌的最大作用,就是塑造一個有個性的人。
你現在所做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而是為了適應統一性的要求。誰一旦要超出統一的格式,立刻會遭到誹謗,受到打擊,成為孤家寡人,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
尼采告訴人們,要做一個有個性的人,要隨時準備忍受孤獨。孤獨是天才的命運,是強者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