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做人即做事做事即做人(4)(1 / 2)

我的老同學傑克真正喜歡的工作,是編輯兒童讀物。可是,他卻幹起了商業名錄的出版工作,因為走這條路有可能多掙錢。30年來,每周5天他都得從床上掙紮著起來去幹自己並不喜愛的工作,而這一工作也並不像他想像的那樣能掙錢。

加菲爾德的研究表明,頗有成就者所選擇的是自己真正喜愛的工作。他們花三分之二還要多一點的時間幹自己喜歡的工作,隻花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幹那些自己不喜歡幹的瑣事。他們喜歡內在的滿足,而不隻是外在的報償,如提薪、提級和權力等。當然,他們最後往往能得到這一切。因為他們欣賞自己的所為,工作越幹越好,報償自然也越高。

3.執行重要任務前,思想上要做好充分準備

在遇到困難的或是重大的場合之前,比如參加某個委員會、在公開場合露麵、參加關鍵性的網球賽等,大多數頗有造就者都要在頭腦裏反複琢磨該怎麼辦。著名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傑克·尼克拉斯每次擊球前思想上一定要首先設計好出手的軌跡,球的飛出以及落地點。否則,他從不輕易擊球。

幾乎人人都幻想著會遇上重大事件。但是,幻想並不等於考慮周詳的思想準備工作。這種準備工作其實是琢磨將在實際活動中運用的技巧。中國有位鋼琴家曾在“文革”中被關押7年,可是剛一釋放,就能演奏得同以往一樣出色,他解釋說:“我每天都在腦海裏演奏著。”

4.追求的是出成果,而不是十全十美

不少有抱負而又刻苦的人過於追求十全十美,這樣就出不了多少成果。我認識一位教授,她花了十年時間研究一位劇作家。由於生怕遺漏點什麼,一直沒有將手稿送去出版。與此同時,那位在開始研究時名氣很大的劇作家卻早已被人們所遺忘。這位作家的論文即便最後得以出版,也吸引不了什麼人了。

5.勇於擔風險

不少人喜歡站在“舒適區”,追求的是安全,這樣做既平庸又枯噪無味,他們不願去碰碰新的機會。我認識一位歌劇女高音歌唱演員,她有一副好嗓子,是位出色的演員。可是,她隻扮演一些小角色。她說:“我不願承擔重要角色,因為那樣的話整個晚上的關鍵是我,觀眾們會注意我的每個音符。”

然而,頗有成就者都敢於冒風險,因為他們仔細地考慮過一旦失敗,該怎樣來挽回局麵。某經理曾告訴加菲爾德:“在我準備采取重大一點的行動之前,總要給自己先設計一幅失敗的圖案,考慮到可能會發生的最壞的局麵,然後問問自己該怎麼辦。如果根本無法挽回,我便不去冒這個險。”

6.不要低估你的潛力

多年來,人人都知道要用不到四分鍾的時間跑完一英裏的路程是不可能的。生理學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也證明,人類的體力無法達到這個極限。但是,羅傑·風尼斯特卻於1954年打破了四分鍾的記錄。隨後不到兩年,又有十位運動員打破了這項記錄。

這並不是說人類跑步的速度可以無極限,也並不是說一個人能舉起的重量可以無限製,或者說一個人能夠幹好任何特殊工作。我主要想說明,我們實際上並不清楚到底到什麼程度才算達到了極限。因此,不少人給自己規定的極限往往大大低於他們實際上能夠達到的程度。

7.同自己競爭,而不要同別人競爭

頗有成就者往往重視如何在自己過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而不是如何去擊敗對方。事實上,擔心競爭對手的能力(這種能力可能很強)往往會自拆台腳,因為大多數頗有成就者所感興趣的,是如何按照自己的標準,盡可能地幹得出色一些。

這就是頗有造就者的技巧所在。如果你不想埋沒自己的潛力,如果你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的話,那麼,請你學會運用這些技巧吧!

工作中應注意的細節問題

一個人具有時間觀念和工作細則,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必要時運用一些智慧,隨時保持警覺,耐心地處理雜事,才能成就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