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寧波北侖民營企業發揮文具生產優勢,堅持外向帶動,以低成本、薄利多銷來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一躍成為我國文具業最大的生產出口基地。貝發集團公司在俄羅斯、美國、西班牙、巴拿馬和迪拜設立了5個海外銷售窗口。浙江如今寧海文具銷售額達20多億元,其中85%出口到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目前美國著名的微軟公司、通用電器公司等企業員工辦公桌上擺放的文具,有許多就是寧海文具企業生產的。種種跡象表明,浙江已經成了“世界工廠”之一、“中國製造”的重要車間。
“孵化器”是浙江中小企業提高出口能力的創舉。國際市場風疾浪高,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中小企業極易“受傷”,為自營出口的新手出征國際“賽事”配備外貿“教練”便應運而生。寧波新宇進出口公司今年與128家新“獲權”的企業簽訂出口服務協議,指定專人“傳幫帶”,或服務或代理,“孵化器”如識途老馬,已幫助92家企業實現了出口業績。目前,新宇這樣的“孵化器”,浙江已有100多家,先後幫助1000多家企業孵化後破“殼”而出。
盡管2003年初以來相繼遭受了伊拉克戰爭、“非典”疫情、高溫幹旱、斷電缺水等一係列不利因素影響,但浙江外貿出口形勢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出口能量“激情釋放”,增長後勁十足。與全國相比,浙江的外貿出口增幅比全國高10多個百分點。
機電類、高新技術類、紡織服裝類產品是浙江外貿出口的“主力軍”。對歐盟、美國、日本的三大市場占全省出口的一半以上。新開辟的對東歐市場出口也增勢迅猛,其中對俄羅斯、烏克蘭、拉脫維亞、保加利亞等出口均在大幅增長。
在一般貿易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工貿易出口更是突飛猛進。加工貿易出口增長較快的商品主要有: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件、空調、成品油、車用汽油和航空汽油、集裝箱、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汽車和汽車底盤、原電池等。
把浙江的區位優勢轉變成開放優勢、把機製體製優勢轉變成國際競爭優勢、把特色產業優勢轉變成出口競爭優勢,培育千軍萬馬的出口隊伍,使外貿出口真正成為拉動浙江經濟的主要“馬車”之一。現在浙江企業“走出去”不僅僅是賺取多少外彙,而且要早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衝浪,”,讓企業直接獲取國際市場信息,攻破國際市場技術壁壘,熟悉國際市場“水性”。
隨著浙江民營企業的不斷發展,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走出國門,到境外開辟市場。這幾年,尤其是紡織服裝類、小五金機械類、輕工工藝類企業,已經具備走出家門去世界各地投資的實力。而在境外辦企業可避開貿易壁壘、關稅配額等限製措施,繞過去開拓歐美市場。因此說,去境外投資、設廠、設辦事處,也是浙江企業“走出去”的選擇之一。
浙江省外經貿局有關人士分析,浙江企業在境外投資以有比較優勢的輕工、紡織、服裝、家電、機械等行業為重點;投資主體上,以實力強、出口產品信譽好的生產企業為重點;投資方式上,以企業現有設備及成熟技術、原材料、零部件等實物投入為主,重點從事散件組裝及加工生產。
如2003年初,與紹興、台州、舟山聯合市在越南胡誌明市舉辦“浙東產品展覽展消會”,提高了浙東經濟合作區產品在東南亞市場的知名度,迅速打開東南亞市場。2003年8月上旬,越南胡誌明市鈴中加工區和日本大阪中國商品城,分別在寧波舉行招商推介會,頻頻向浙江企業拋“繡球”。這為浙江眾多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搭了一塊“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