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浙江商人有25萬人,僅所辦企業的注冊資本就達610億元,上規模的企業達200多家。平均每家在上海注冊的外地企業中。就有一家來自浙江。在重慶,由鞋業巨頭溫川奧康集團牽頭,聯合其他企業投資10億元打造的“西部鞋都”日前開工奠基。在北京全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最大的燈具市場、奧運場館等項目背後都閃現著浙江人的身影。在全國,北至黑龍江,西達新疆,南至海南,哪裏沒有浙江民間資本擴張的足跡?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民間資本最近又出現了兩種新的流向。一是突破投範圍,逐漸流向“禁區”。2004年以來,如潮湧般湧向電力、路橋、公交、航空等昔日的“投資禁區”,民間資本的活力和潛力日益彰顯。二是產業民間資本開始“抱團流動”。據報道,寧波奧克斯集團2003年與江西省商定到南昌投資。不料,2004年4月初成行時,竟有10多家與奧克斯長期合作的配套企業同時“整體位移”,令南昌人喜出望外。專家們斷言,這種“抱團流動”的民間資本,很有可能造成浙江塊狀經濟的“跨省複製”。換在別的地方,地方政府難免要“勸導”,而如今在浙江,政府卻“網開一麵”:民間資本走遍千山萬水,走向天涯海角,完全由浙江省情所決定。因為市場經濟就是要鼓勵企業根據比較效益,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尋求商機,最終跳出浙江謀求新的發展之路。
服裝、家紡、五金工具、小家電、汽配、文具、打火機、節能燈具……這些由浙江企業生產的特色商品,“走出去”後商機無限,千家企業出境參展開拓市場成了全國樣板。最近,在浙江舉行的全國貿促係統展覽工作會議上,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充分肯定了浙江的做法。
近年來,浙江越來越多的有一定規模、有資本實力、機製靈活的企業,通過出境參展開拓市場,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並充分利用自身的體製優勢和機製優勢,在更廣泛的領域、更高的層次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不僅充分利用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資源,還不斷壯大了自己。
據統計,盡管受“非典”影響,2003年寧波貿促會共組織全市各類企業參加五大洲20多個國家地區舉辦的80多個展覽會,總展位數達634個,參展人數達1500多人次。參展規模居全國各省、市首位。出境參展開拓外貿出口,對浙江經濟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
如寧波成路文體旅遊日用品製造有限公司,通過參展德國法蘭克福禮品文具展覽會,每年拿回300萬美元的訂單,以低成本、薄利多銷來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短短數年間,一躍成為我國文具業最大的生產出口基地。又如目前中國最大的筆類生產企業——貝發集團公司,在俄羅斯、美國、西班牙、巴拿馬和迪拜等各類文具展覽會上設立了銷售窗口。近5年來累計外銷各種筆類20多億支,創彙16億餘元。
2003年5月初,在北美最大的廚具展——舊金山廚具展上,浙江省貿促會組織企業參展的團隊成為大陸惟一參展團。因受“非典”影響,美國曾一度暫停中國公民因公簽證,直到4月25日才恢複接受因公簽證的預約。能否在幾天裏拿到簽證?中國企業到了美國是否會因非典被隔離?出於種種顧慮,國內其他城市團隊放棄了參展。但浙江團沒有輕言放棄。通過與舊金山政府和當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聯係,參展人員在美國正式接受因公人員簽證的第一天,趕赴上海總領館辦妥了簽證。在沒有國內同類企業參展情況下,產品優勢凸顯,在700多家國際知名企業中脫穎而出。此前從未跨出國門參展的寧海善喜電器公司,通過此次參展結識了30多位新客戶。“創新”公司連日來正趕著為美國前十位進口商之一的Arma公司預訂的近十件廚房小家電打樣,“托普”公司則收到美國好幾家貿易公司關於刀、叉等小廚具的合作意向郵件,“歐德”等其他幾家企業也在忙著與展覽會上結識的新客戶接洽。
浙江企業通過參展各類專題博覽會,形成了塊狀出口基地,有慈溪的小家電、打火機、軸承,餘姚的小家電、燈具,寧海的文具、手電筒,象山的針織品、電工材料、海水產品,鄞州的服裝、小家電、藺草製品,奉化的服裝、齒輪,北侖的文具、通訊、IT產業等。企業出境參展後,也開始瞄準國際水準,大力開發新產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收跨國公司的資本、技術、人才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