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奉命離開鹹陽的第二天,始皇帝便派人召方士徐福進宮,商議要事。
倒不是因為始皇帝想念神棍,確實有要事和方士商議。此事關乎秦帝國未來,嬴政思前想後,覺得普天之下,也隻有徐福能幫他做到。
那到底是何事呢?其實很簡單,讓徐福幫他研製火藥。
根據史書記載,春秋初期,諸侯方士們在煉丹途中,逐步掌握了火藥配方,所以對徐福來說,這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研製火藥隻是第一步。始皇帝的終極目的是要鑄造火炮。
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然而卻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
實際上,這是拯救大秦,避免滅亡的唯一途徑。
商鞅耕戰體係下的大秦雖然最終平定六國一統天下,卻遺毒深遠,嬴政稱帝後,沒有及時更換國策,改變治國思想,逐步走向滅亡。
在軍事上,始皇帝窮兵黷武,南征百越,北伐匈奴,耗盡國力。在文化上,始皇帝焚書坑儒,毫無建樹。
製度與文化是政權存在的兩個重要基石。而始皇帝卻一個都沒抓住,大秦已然如此,想要不亡,是不可能的。
而與此同時,嬴政的敵人們實力卻在潛滋暗長。
大秦三十六郡,不知有多少六國餘孽與地方豪強相互勾結,郡縣鄉裏之間,不知活躍著多少個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這樣的梟雄。
曆史上,到始皇帝末年,各地叛亂已成氣候,對鹹陽來說,維持對山東六國的統治,已經變成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或者說投入遠遠大於回報。
除非始皇帝能派出上百萬忠心耿耿的秦軍不吃不喝日夜駐紮三十六郡提防叛變。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此時的大秦依然不是十多年橫掃天下的巔峰狀態。
始皇帝賴以信任的兩支大軍,此時天各一方,而且漸漸有脫離鹹陽的趨勢。
任囂所率的南越軍,在嬴政去世前便已處於失聯狀態,後來到中原戰亂,首領趙佗索性在越地割據稱雄,自封為南越國國王。
而駐守在上郡的蒙恬大軍,在六國叛亂期間,竟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坐視鹹陽淪陷。
明眼人都知道,此時大秦帝國已然積重難返,到了崩潰邊緣,滅亡隻是一個時間問題。
在這種形勢下,指望穿越者學習鬼穀子孫子縱橫捭闔陰謀詭計遠交近攻是搞笑的,謀略是建立在強大基礎之上的,沒有實力就搞陰謀,那是會被人玩死的。
再說,六國餘孽與秦國有著血海深仇,項羽屠殺章邯大軍屠戮關中火燒阿房宮就是明證。幾百年的血仇不是憑張儀或者任何謀士一張嘴就能化解的。
嬴政想到了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隻有掌握領先這個時代的科技,成為真正的強者,才能碾壓一切敵人。
火炮可以用青銅鑄造,先秦時代的青銅鑄造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鑄造幾根勉強能發射炮彈的炮筒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始皇帝期待的青銅炮是依靠火藥燃燒推動,發射實心彈。這種炮技術門檻低,不要求炮筒內壁多麼光滑,隻要呈管狀就好。發射原理類似於兩千多年後中國解放戰爭中用空汽油桶發射炸藥包的沒良心炮。
和沒良心炮一樣,這種入門級的青銅炮精度低,射程小,炮彈估計就比拋石機飛的遠一點,而且還很容易炸膛。
秦國沒有車床,也沒有模具,指望現在能製造更安全的火炮顯然是不現實的,好在始皇帝嗜殺成性,大不了讓幾個死囚去點燃引線。
總之,隻要隻要徐福能成功研製火藥,接下來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鹹陽大殿之上,始皇帝仔細詢問煉製不死藥的細節,徐福誠惶誠恐,一一回答,渭河祭祀之後,徐神仙在始皇帝麵前唯唯諾諾,不敢再有任何造次,皇帝陛下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把這位坑蒙拐騙的方士收拾得服服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