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可以成事,也可以敗事,注意細節總是應該的。人分很多種類型,大人物也一樣,不同的身份可能讓他們的個性顯得更為突出,我們隻有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1.與大人物談話應講策略
大人物往往對一些細節比較注意,當你首次和一位大人物見麵時,正確地稱呼對方是極為重要的,如果你能正確稱呼他們,就會給他們留下一個好印象。同樣的道理,當你不能確定那個大人物的身份時,你最好不要不懂裝懂,這是極重要的。人們往往認為自己對某件事茫然無知是件很難為情的事情,因而經常忘記自己應該對無知誠實。那些不懂裝懂的行為,會很容易被大人物們看穿,因為大人物之所以能成為大人物,必定有其過人的能力。
同各式各樣的大人物談話時,你的開場白應該顯得積極一些,這樣才能提高他們談話的興趣,讓他們主動表露出自己的情感。而那些消極的開場白應當盡力地避免,不要去說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如“最近很少聽到你的消息,你去哪了?”等等,這種問話的形式也會引起大人物的反感,因為你畢竟不是記者,也不應該探聽對方的生活。
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在生活中接觸的大人物也是各種各樣的,要處理的關係也是各種各樣,這就要求我們在說話辦事時要針對不同的對象,靈活地采取行動,隻有這樣,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時是驚人的。獨特的個性,獨特的愛好,獨特的生活習慣,獨特的知識結構,尤其是獨特的心理態勢,這些綜合起來就使某個人成為獨具特性的“這個人”。這就需要力求了解站在你麵前的“這個人”的方方麵麵。以個性為例,如果你麵對的是一位豁達開朗、熱情活潑的談話者,那麼你在談話時就可以更加坦率一些,即使偶爾有一兩句話失控也不要緊,對方絕不會與你計較;但假如站在你麵前的是深沉多慮、內向含蓄的人,那麼你談話時就得字斟句酌,切不可信口開河。
在多數情況下,與大人物談他們最為得意的事情是不會錯的。比如,如果他們的孩子成績不錯,你讚揚他們孩子的成就往往會比你直接讚揚他們的成就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好感,也更容易將話題繼續下去。如果你已當了父親或母親,那麼你就更具備和他們談孩子的資格了。
在交往中要注意對方的情緒。對方情緒看起來不錯,就多說幾句;對方情緒不是很好的話,就少說幾句,或者幹脆不說。同時還應注意,交談時不應涉及對方秘而不宣的想法或隱私,不要多談對方的健康情況。他若身有不適,這樣的話題很可能勾起他的愁緒,影響談話的效果。這些也是很多大人物比較忌諱的,他們總希望在人麵前保持很好的形象。
當我們遇到的大人物是一些商業大亨時,談話就更應該小心謹慎,因為他們長期生活在商海,使他們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生活準則,他們通常比名人要敏感,他們的富有往往就是別人與他們談話發生困難的問題所在,他們的財富會使我們不僅在心理上對他們敬而遠之,實際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他們存有很大的一段距離,對某些觀點也很難認同。這時候,要想讓談話繼續,就應該設法讓他說起一些往事,比如他靠什麼來發家?他是怎樣從困難中度過來的?如果他不願意打開他的記憶之門,那就可以談談他的工作時間,他愛好什麼休閑活動,以及他的辦公室氣派豪華的裝修等等,很是可以談的。
再有就是談一些他可能會感興趣的信息,不要以為大人物們都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雖然他們可能涉獵的範圍很廣,多是通才,但是他們也都對一些看似無足輕重的信息感興趣,因為這是他們多年養成的習慣,那就是不放過對他們有利的信息。
有幸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同時遇到兩位大人物,這是不要隻顧你所景仰的某一個人,而置另一人於不顧。這會使他們兩位都感到不自在。如果我們想和他們交流,就必須保證話題是他們都能參加的。也就是說,我們要確保多人談話的方式。如果對其中一位在人物並不熟悉,而且在經過介紹之後,仍想不起有關他的任何事跡時,我們也不能對他有所疏忽,而必須一視同仁地表現出同樣的熱情和友善。
2.不可忽略身份地位
宋朝時益州的知州張味聽說寇準當了宰相,對其部下說:“寇準是個奇才,隻可惜學術不足。”張味與寇準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個機會勸勸老朋友多讀些書。因為身為宰相,關係到天下的興衰,理應學識豐富。
恰巧時隔不久,寇準因事來到陝西,剛剛卻任的張味也從成都來到這裏。老友相會,格外高興,寇準設宴款待。宴席過後,臨分手時,寇準問張味:“你有什麼要指教我嗎?”張味早就考慮了這一點,正想趁機勸說寇準多讀書。可是又一琢磨,寇準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麼好直截了當地說他沒學問呢?張味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條斯理地說了一句:“《漢書·霍光傳》不可不讀。”雖然當時寇準沒有明白張味的話是什麼意思,可是老友不願就此多說一句,寇準也就不好多問。回到相府,寇準趕緊找出《漢書·霍光傳》,從頭開始仔細閱讀,當他讀到“光不學無術,諫於大理”時,恍然大悟,自言自語地說:“這大概就是張味想要時我說的話吧。”書中記載,當年霍光任過大司馬和大將軍要職,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輔佐漢朝立下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學習,不明事理。這與寇準有某些相似之處。寇準讀了《漢書·霍光傳》之後很快明白了張味的用意,並遵從忠告,盡力改正自己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