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千萬不要踩地雷——與大人物打交道要注意的幾個細節(3)(1 / 2)

講話要把握好機會,時機未到不可以說得太早,機會一到,該說就說,不說反而不好。有機智有才謀的人,恐怕機密泄露,不敢多說話;有道德修養的人,深怕話說錯了,所以三思而後言;有信義的人,恐怕濫說話不能兌現,也不敢多說或輕諾。會說話的人話雖然不多,但詞句中肯而恰當,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收效很大。因此,說話要恰到好處,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如何說話,如何清楚明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再沉默、再內向的人,在必須開口說話的時候,也一定要說。說話是表達思想、傳達內心聲音的工具。所以,在求人辦事時,要盡量使自己說話的目的達到最高境界,但不能傷人或失和。古人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寡助之至,親戚叛之。隻有願意幫助你的人多了,你求人辦事成功的概率才會變大。所以,求人辦事說話時一定要注意向對方灌輸自己的思想,使對方感同身受。

6.直言直語,不如委婉求人

在求人辦事中,總會有一些使人們不便、不忍,或者語境不允許直說的話題內容。需要把“詞鋒”隱遁,或把“棱角”磨圓一些,使語意軟化,便於聽者接受。說話人故意說些與本意相關或相似的事物,來烘托本來要直說的意思。這是辦事說話時的一種“緩衝”方法。許多交際實踐證明,委婉語育不僅是必需的“緩衝”,而且是重要的“潤滑劑”,同時,也直接反映說話人的形象。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回憶1972年訪問中國時,他就把周恩來和江青跟他會見時的“見麵語”作了比較:

周恩來:“您從大西洋彼岸伸出手來,和我握手。我們已經25年沒有聯係了。”而江青:“你為什麼從前不來中國?”

漢武帝劉徹的乳母曾經在宮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後,就打算依法處置她,乳母想起了能言善辯的東方朔,請他搭救。東方朔對她說:“這不是唇舌之爭,如果你想找到解救的辦法,就在將抓走你的時候,不斷地回頭看著漢武帝就行了,但千萬不要說一句話,這樣做,可能還會有一線希望。”當漢武帝傳訊這位乳母時,這位乳母有意走到武帝麵前,要向他辭行。當時東方朔正在旁邊侍坐,隻見乳母麵帶愁容不停地看著漢武帝。於是,東方朔就對乳母說:“你也太癡了,皇帝現在已經長大了,再也用不著你的乳汁養活了。”武帝聽出東方朔話中有話,麵部頓時露出淒然難堪之色,立刻就把乳母的罪過赦免了。

在人際往來的過程中,很多人常會標榜自己是個“直腸子”,不會繞彎,喜歡直來直去。但是,直話直說未必會有相應的效果。要隨機應變,不能講的就不要講,要講就拐個彎,點到為止。所以,請記住,必要時要正話反說,硬話軟說,讓自己的舌頭打個彎。正話反說是一種實際運用上的意思跟表麵的意思正好相反進行論辯的方法。在求人辦事時大家應該注意的是:直話直說不是幽默,巧妙暗說才顯得幽默無比;實話實說也不能算做幽默,將實話“虛說”才能稱為上乘的幽默。幽默與現實生活通常隻有一步之差,關鍵就在於你如何實現二者的巧妙過渡。

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為了達成目的,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比如,一句話說不好,很容易傷及人的麵子,如果是在大人物麵前,則更加不好挽回。所以采用迂回戰術,委婉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往往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7.感動對方要把握好時機

有一位戚先生,他是某貿易公司的負責人,他的座右銘便是“盡人事,樂天命”。

他原是一家雜誌社的記者,雜誌社因經營不善倒閉,他便成為一名自由撰稿人。後來,他又被某廣告公司網羅,從事編輯工作。沒多久,又轉到一家規模頗大的貿易公司,成為總務部門的正式職員。而後,因為頗具才幹,很得主管賞識,轉調業務部經理一職,此後,他成了一位優秀的貿易從業人員。

但是,戚先生對他先前的采訪、撰稿工作一直不能忘情。有一段時間多才多藝的他,一連好幾天守候在一個攝影棚裏,目的隻為和某藝人接近,以便收集一些有關明星專輯的稿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