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千萬不要踩地雷——與大人物打交道要注意的幾個細節(2)(1 / 2)

來看看年羹堯是如何居功自傲的:他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將同僚視為下屬;甚至蒙古王公見他,也要行跪拜禮;對於朝廷派來的禦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羹堯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仆使用;按照清代的製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由於年羹堯的驕橫,他遭到了群臣的憤怒和非議,彈劾他的奏章如雪片紛飛。而且,年羹堯不僅在大臣麵前端架子,在雍正麵前,他的態度也十分驕橫,由此致雍正十分厭惡。

1725年,雍正以俯從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同年12月,年羹堯在獄中自殺。此案涉及年家親屬及友人,兄年希堯罷官,其子年富立斬,諸子年十五以上者遣戍邊關,子孫未滿十五者待至時照例發遣,族中文武官員俱革職。

曾經顯赫一時的年羹堯,最終落得了自裁的結局,曾經無比風光的過去立馬成了過眼煙雲,年氏家族也因此慘遭牽連。

以年羹堯對滿清王朝所做的貢獻和雍正對他的寵愛,他本可以安穩的過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逍遙生活。但是他卻沒有遵守一個臣子的本分,自持功高,在雍正的一再提拔和重用下變得浮誇,最終忘了君臣的名分,引起了雍正的極大不滿。結果,屢立戰功的年羹堯,沒有戰死沙場,卻因為居功自傲而被雍正賜死,可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王威和李剛在大學是同班同學,畢業後又分到同一家公司上班。從業務能力上來說,王威要比李剛更優秀一些,可是在老板眼裏,李剛頗受重視,王威則被視做眼中釘。

其實,剛開始進入公司時,王威更受老板器重。但是,時間長了,老板就慢慢發現,王威是個喜歡賣弄才能的人,好幾次他居然還跟老板搶功。在外人麵前,他從來不給老板留一點麵子,好像全世界就他最聰明一樣。比如,他經常說:“老板,你看,要不是我的功勞,這次這份合同就簽不了了,你應該慶幸身邊有我這樣的天才才是。”這樣的話讓老板覺得很不舒服,漸漸地就開始討厭他。

再來看李剛,他雖然沒有王威那麼有才能,但是,他也憑著自己的努力慢慢從眾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公司裏少數幾個能和王威匹敵的人,這讓他漸漸吸引了老板的視線,他也借機開始頻繁地和老板接觸。但是,每次和老板相處,他從來都不過分地展現自己的才能,反而還表現得很低調。老板誇他什麼事情做得好時,他總是會推托說:“哪裏哪裏,我能有這樣的成就還不都是老板栽培的嘛,說到底都是老板您的功勞,今後我還需要老板您多多提攜呢!”老板聽他這麼一說,心裏自然很開心。於是,打心眼裏對這個下屬另眼相看。從此,無論有什麼好事,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他。

正因為老板在心理上的傾斜,使得李剛的事業漸入佳境,而王威呢,事業一直不順,最終被老板找個借口打發走人了。

一個人能夠在事業上有所作為,不僅僅是個人的能力,也是因為有人在幕後為他提供支持,掃除障礙,才能夠大展拳腳。所以,即使取得再大的功勞,也應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杜絕居功自傲的心態,更要避免獨占成功的光環,惟有如此,才能繼續獲得更多大人物的支持,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⑴在大人物麵前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謙虛心態。

謙虛的人總能得到他人的欣賞。當然,我們不能為了表現謙虛而故意在大人物麵前演戲,表現得非常過分,那麼,不僅不會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比如明明是一些很簡單的問題,我們為了表示自己的謙虛,硬是裝作不知道,故意向大人物求教,這樣的話,一方麵會讓他們覺得我們很愚鈍,另一方麵會讓他們覺得我們是在捉弄他們,這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