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凡事先聽聽大人物怎麼說。
大人物能成為大人物,一定有其過人之外,我們在與他們打交道時,要保持尊敬禮讓的態度。比如,我們在和大人物交談的過程中,凡事應當先征取他們的意見,先聽聽他們的看法,不可過早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即使我們真的對他們的意見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要當麵頂撞他們,可以選擇在私下裏很委婉地表示出來。這樣,不僅能讓大人物感受到我們的謙虛,更能讓他們體會到我們的良好修養。
⑶少說,多做。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功勞掛在嘴邊,時時拿自己的功勞向大人物邀功請賞,那就是在向大人物示威,就會讓大人物感覺到有壓力,他們是不會容忍的。
⑷多給大人物留餘地。
和大人物相處時,沒必要處處爭強好勝。我們要多給他們留餘地,能讓大人物在我們麵前炫耀他們的才能,讓大人物覺得他的地位不會受到威脅,自然就不會打壓我們,反而會放心地提供支持和幫助。
5.巧妙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在軍事上最倚重的人有兩個:一個是軍事天才朱可夫,一個則是蘇軍大本營的總參謀長華西裏耶夫斯基。
眾所周知,斯大林在晚年逐漸變得獨裁,“惟我獨尊”的個性使他不能允許世界上有人比他更高明,難以接受下屬的不同意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的這種過分的“自我尊嚴感”曾使紅軍大吃苦頭,遭到本可避免的巨大損失和重創。
但是華西裏耶夫斯基卻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覺中采納他的正確的作戰計劃,從而發揮著潛在的作用。
華西裏耶夫斯基的進言妙招之一,便是潛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響。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裏,華西裏耶夫斯基喜歡同斯大林談天說地地“閑聊”,並且往往還會“不經意”地“順便”說說軍事問題,既非鄭重其事地大談特談,講的內容也不是頭頭是道,但奇妙的是,等華西裏耶夫斯基走後,斯大林往往會想到一個好計劃。過不了多久,斯大林就會在軍事會議上宣布這一計劃。於是大家都紛紛稱讚斯大林的深謀遠慮,但隻有斯大林和華西裏耶夫斯基心裏最清楚,誰是真正的發起者,誰是真正的思想來源者。
正是在這些閑聊中,華西裏耶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啟發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至於斯大林本人也認為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但不管怎樣,從效果上看,華西裏耶夫斯基達到了他的目的,那就是使自己的建議能夠被斯大林所采納,並成為斯大林最為倚重的人之一。
說話是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在與別人的交談或者一問一答之間,都可以反映出自己的思想。在求人辦事中,與人談話的目的,是為了向對方灌輸自己的思想,得到對方的認可,以利於自己辦事。因此,對於生活中的每個人來說,應該如何說話才能把自己的目的含而不露地表現出來,才是最難的。
俗話說“口利似劍,禍從口出”,求人辦事時,隻要有一句話說得不好,就可能把所有的事情辦砸,甚至招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是常見的事。所以,我們在求人辦事說話時,應該時時謹慎,說話要注意表現自己的思想,話雖少,但是句句是經典。
說話和做人一樣,如果抱有怎麼都是活著的觀點,那麼,怎麼說話,究竟會不會說話,如何說話才能討得所求之人的歡心,那自然是無所謂的。可要想活得好一點,活得明白一點,而且想要把自己難辦的事情辦成,那麼,說話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因為說話直接影響到對方的情緒與感情,決定著自己的事情能不能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