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B(3 / 3)

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

指隻要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方法和過程都是次要的。

《潘家堡子》第八章:“俗話: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隻要他說的對集體生產有好處,我潘五成就拍起巴掌歡迎!”

不見棺材不落淚

比喻不到最後關決不服輸和悔悟。

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第十七章:“範大昌眼睛一瞪:‘快閉住嘴,沒有閑話給你說,不到西天不識佛,不見棺材不落淚,來人!叫這家夥去打打秋千。’”

不見兔子不撒鷹

比喻不看準時機,不輕易行動。

老舍《春華秋實》第一幕第三場:“等見著報,有了信,再送去錢也不晚。咱們是不見兔子不撒鷹!”

不可同日而語

指時過境遷,不可一概而論。比喻進步幅度較大,多表讚羨。

魯迅《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少女》:“現在這現象並且已經見於商人和工人裏麵了,但這乃是人們的生活不能順遂的結果,應該以饑民的掘食草根樹皮為比例,和富戶豪家以縱恣的變態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比喻一經比較就能看出人或物的好壞優劣。

評劇《花為媒》:“張五可:‘他是有眼不識金香玉!’阮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不問青紅皂白

比喻在不了解具體情況時,就主觀武斷地處理問題。

周而複《上海的早晨》:“說的是啊,有話好好講。我剛從外麵奔走了一天回來,沒頭沒腦地就罵人,也不問個青紅皂白,我不受這份氣。”

不知天高地厚

比喻人不知深淺,不自量力。也比喻認不清事情的嚴重後果。

閻豐樂《縣委書記》:“這兩年,肖縣長一抬舉他,他算不知天高地厚了,作了好多不得人心的事。”

不管三七二十一

比喻不問是非曲直或不顧一切。

梁斌《紅旗譜》:“江濤說:‘不管三七二十一,咱們安殺豬鍋,不圖錢,不圖肉,就爭這口氣!’”

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勸誡人做事要小心謹慎,防範意外。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不怕一萬,隻怕萬一,還是小心謹慎為佳。”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不要求有什麼功績,隻要求沒有什麼過錯。

《中國現在記》:“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的情況,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不識廬山真麵目

比喻身臨其境而未領略其真正意趣。

郭小川《萬裏長江橫渡》:“怎能夠——隻見長江滾滾來,不識廬山真麵目!我們恰恰要在大風大浪中清掃騙子手們死後的惡臭和生前的陰毒。”

不是省油的燈

指某人很厲害,不好對付。

浩然《豔陽天》:“馬鳳蘭後邊跟上來,插一句說:‘是得想點辦法,這個人可不是省油的燈!’”

不顯山,不露水

比喻做事沉穩不顯露,不張揚。

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提防給苗太太聽見呀。吵什麼呢,背人的事,不顯山,不露水就行唄!”

不以成敗論英雄

不應當把成功或失敗作為評論英雄人物的標準。

顧汶光等《天國恨》:“做了國君帝王,癩皮狗也會變成金毛獅子,自古沒有不以成敗論英雄的。”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比喻做事不依照規則,就很難成功。規矩:圓規和尺子,是畫圓形和方形的工具。

《朱德選集》:“要把合作社辦好,還必須依靠黨的領導,建立好領導機構,訂立章程、條例,照章辦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不吃魚,口不腥

比喻不貪圖便宜,便不會招致是非。

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卷二·一四章:“我們不要占便宜,不吃魚,口不腥!”

不扶自直,不鏤自雕

雕:雕刻。本義為刻鏤,引申為彩繪、裝飾。

《書·五子之歌》“峻宇雕牆”。孔傳:“雕,飾畫。”不扶持,它自會直立起來;不雕刻,它自會出現飾紋。比喻成大器的人,不用多管教。

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

看看門前堆稻草的多少,就可以斷定此戶人家的富裕程度。

陳登科《風雷》一部一五:“他轉身向場上一看,見這家門前有個大草堆,俗話說:不看家中寶,單看門前草。門前有這麼大的草堆,絕不是貧雇農。”

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指對於聽到的話不能完全相信,也不能一點兒都不相信。

季康《莫愁河》上六:“波朗說的話,石頭不可以做枕頭,漢人不可以做朋友,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

不怕紅臉關公,就怕抿嘴菩薩

關公:關羽,三國時蜀漢大將,性格剛毅。比喻性格剛毅的人好對付,偽裝慈善的人最難提防和對付。

羅旋《南國烽煙》一部五:“大家聽到了吧,我們的對手是這樣一隻九尾狐,常言道:‘不怕紅臉關公,就怕抿嘴菩薩’,我們對付這樣的敵人,可要動動腦子才行啊!”

不怕慢,全怕站

指行動慢一些不要緊,就怕不去行動。

劉江《太行風雲》五八:“這不要緊,人常說,不怕慢,全怕站,不走彎路就好辦。”

不怕屋漏,就怕鍋漏

比喻最怕關鍵的地方出問題。

陳登科《風雷》一部三三章:“編蘆席的婦女們,經她這麼一吆喝,跟著也哄起來:‘怪不得蘆柴少了,都是這個老婊子偷的。’‘不怕屋漏,就怕鍋漏,家裏有賊,注定要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