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四五回:“誤了差使,釘子是我碰!你飽人不知餓人饑!我勸你快走罷!”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豹死了把美麗的毛皮留給人們,人死了把好的名聲留給後代。指人活一世,不能苟且偷生,要留美名於後世。
《新五代史》:“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於忠義,蓋天性也。”
暴跳如雷
形容非常惱怒大發脾氣。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賣人參的聽了,‘啞巴夢見媽——說不出的苦’,急得暴跳如雷。”
抱粗腿
指攀附權貴。
《七俠五義》七六回:“剩下些渾蟲糊塗糨子,渾吃渾喝不說理,順著馬強的竿兒往上爬,一味的抱粗腿。”
背包袱
比喻心裏想不開或思想行動有顧慮。
老舍《全家福》:“過去作的錯事說出來不省得背著個包袱嗎?”
本地薑不辣
比喻當地的東西往往被當地人忽視或輕視。
陸地《瀑布》第一部第二十四章:“原先我們的《中流》雖然是石印小冊子,不大起眼,本地薑不辣,可在外地倒頗有點名氣呢。”
本錢易尋,夥計難討
夥計:舊時稱店員或其他雇傭勞動者。指籌集做生意的資金容易,誠實可靠的夥計卻不容易找到。
《歧路燈》六九回:“俗話說,‘本錢易尋,夥計難討’。休把尋夥計看成容易事。”
笨鴨子上不了架
比喻沒本事的人永遠成不了大事。
袁靜等《新兒女英雄傳》二五回:“小梅也愁戚戚地說:‘誰說不是呀!咱們兩個笨鴨子上不了架;受了一回子訓,就裝了一肚子小米飯,回去怎麼見人哪?’”
逼上梁山
小說《水滸傳》中,林衝等人被官府所逼,上梁山起義。比喻被逼無奈,被迫做某事。
張孟良《兒女風塵記》:“被人家逼得沒辦法,活不下去了,不得不這樣做!這叫逼上梁山!”
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
形容非常生氣,臉色難看。
梁斌《紅旗譜》第一卷第十二章:“老套子一看見馮貴堂,火氣就上來了,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也不說什麼。”
鼻子下邊就是路
比喻鼻子底下有嘴,可以打聽,就能找到路。
李準《黃河東流去》:“常言說,酒好不怕巷子深。隻要你東西做得好,鼻子下邊就是路,誰也能找得到。”
避風頭
比喻暫時隱身躲開對自己不利的形勢。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我看你還是避避風頭,過一陣再出來的為是。”
鞭長不及馬腹
鞭子雖然很長,但打不到馬肚子。比喻力量達不到。《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張賢亮《男人的風格》:“鞭長不及馬腹,南南成了人家的妻子,老兩口想維護也維護不著了。”
變色龍
比喻見風使舵,善於變化和偽裝的人。
梁斌《翻身紀事》:“說一輩子跟著共產黨走,要是漫道裏變卦,那就成了變色龍了,要不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根源的。
王炎《汾河灣》:“江河老漢哈哈一笑說:‘這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磨煉出來的。’”
兵敗如山倒
比喻失敗迅速,敗局已定不可收拾。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七章:“真是兵敗如山倒——敵人沒有東西吃,士兵成群地逃散。”
兵隨將令草隨風
指士兵隨著將領的命令行動,就像草隨風而動。
馮誌《敵後武工隊》四章:“兵隨將令草隨風。人們唏哩呼嚕都從房上走下來,黑鴉鴉地站了半當院。”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疾病常因飲食不衛生而發生,禍患往往是說話不謹慎而造成。
程樹榛《鋼鐵巨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古今往來,多少人就吃虧在自己的嘴巴亂說,一定要‘三思而後言’。”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形容疾病發作得快,好得慢。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麝月笑勸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語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又不是老君的仙丹,哪有這麼靈藥?你隻靜養幾天,自然就好了。”
撥開雲霧見青天
比喻衝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以昭雪。
艾蕪《霧》:“你看,這不是一個門路嗎?真使我高興極了。就像撥開了雲霧,一下看見了一點子青天。”
不吃苦中苦,難作人上人
沒有經過艱難與坎坷磨礪的人,很難出人頭地。
吳因易《梨園譜》:“這都因為他們比你懂事,曉得不吃苦中苦,難作人上人,你娃娃也莫圖安逸,要懂事啊!”
不打不相識
指陌生的雙方經過一定的衝突與摩擦後,相互因有共同的情趣而結為朋友。
老舍《四世同堂·惶惑》三:“自從他被金三爺推翻在地上,叫了兩聲爸爸以後,他的心中就老打不定主意——是報仇呢,還是和金三爺成為不打不相識的朋友呢?”
不到黃河不死心
比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也比喻人固執,不走到絕路決不回心轉意。
陳登科《風雷》:“你這個東西,不到黃河不死心。那天就和你講過千百遍,好好勞動,把地種好,你硬是不聽。”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比喻主事才知道艱難,也指不做不知艱難。
梁斌《播火記》上:“他合著眼絮絮地說:‘咳!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呀,創家立業不是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