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S(1 / 3)

三寸不爛之舌

形容能說會道,善於辯論。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亮借一帆風,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並。”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比喻人多出智慧,遇事有主意。

草明《原動力》六章:“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人多主意高,再說,活是靠大夥的,他們自己說定的,還能不幹?”

三句話不離本行

指人們言談話語的內容,總離不開自身所從事的行業。

峻青《老交通》:“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身’,那我就講個咱們這一行當的故事吧。”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比喻一時不管就要做出越軌的事。

伍傑《山路崎嶇》:“小小的娃兒,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該罰就罰,該打就打。跟他們搞武的,莫斯文,他們就怕了,這還沒得辦法!”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比喻做什麼都缺乏毅力,時斷時續,沒有恒心。

梁斌《播火記》:“要是鋤板上滿鐵鏽,就說你是借了張鋤來趁大價兒,要不就說你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好手,耪不出好地來。”

三下五除二

本為珠算運算口訣。形容做事幹淨利落,也指痛快、迅速地解決問題。

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二二章:“說著他放下筷子,搬過一把凳子,三下五除二把槍拆開,將大簧調了調頭,用力捺了捺,不到兩分鍾,把槍修理好。”

砂鍋搗蒜,一錘子買賣

比喻不管好壞,反正就是一次。“搗”又作“砸”。“錘子”又作“杵子”。

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應該營救受難的同誌,也不是砂鍋搗蒜一錘子買賣。留人問題可以留,從條件上看,留下燕來比較合適。

殺雞給猴看

比喻嚴懲一個人或一部分人而給其他人看,以達到恐嚇的目的。

畢方、鍾濤《千重浪》:“明擺著,這是殺雞給猴看,這一斧子實際是衝自己來的,卻削到了方亮身上。”

殺雞焉用牛刀

比喻辦小事情,不必用很大的力量。也指不要大材小用或小題大作。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殺了人就得償命,欠人家債就得還人家錢。比喻種下了什麼惡果,就該受到什麼懲罰。

金敬邁《歐陽海之歌》:“走嗬走嗬!這有什麼事好看的?‘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老規矩。”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眼前又有了新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轉機,有了新的希望。這是陸遊《遊山西村》詩句。“山重水複”又作“山窮水盡”。

王愷《碧霧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繞過險崖,眼前豁然開朗,寬闊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山高皇帝遠

指僻遠之地,政府的權力難以達到。

馮德英《山菊花》:“咱這地方山高皇帝遠,村裏也沒財主,官府的人,除去每年收兩次捐稅,平常到不了。”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比喻當時沒有傑出的人物,一般的人也就出了名,成了有影響的人物。

羅丹《風雨的黎明》:“‘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石寶樹說道:你不要瞅這官僚這麼凶。鄧少風來時,他可矮得隻剩下三寸,像一條小狗一樣跟著。”

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

舊指做好或作惡,終究都有報應,隻是有早有遲。

《醒世恒言》三十九,須臾之間,百餘和尚,齊皆斬訖,猶如亂滾西瓜。正是: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形容處境窘迫,走投無路。

張行《武陵山下》八七:“現在是人民坐天下,聶羅跑那麼遠都抓回來了,你想跑,上天無路,入地天門,不要做那個夢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指蘇州、杭州物產豐富,風景秀麗,可與天堂媲美。蘇杭:蘇州、杭州。

蘧園《負曝閑談》第一回:“俗語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單說這蘇州,自從吳王闔閭築了城池,直到如今,那些古跡,都班班可考,不要說什麼唐、宋、元、明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形容學識淵博。

《老舍劇作選》您這麼有學問,可是住在我這裏,天天念經,幹不出去作點事呢?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青春年少時不努力學習,年老時無所作為就會後悔莫及。勸誡人要珍惜青春年華,奮發向上。

白居易《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比喻不做出重大犧牲或不付出很大的代價,就不能得到好處或達到更重要的目的。

雪克《戰鬥的青春》四章四:“對!對!對!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是這樣!就是這樣!”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指隻要有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什麼事情都敢做。

沈順根《水下尖兵》:“幹革命不會一帆風順的。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天塌下來我也敢頂!”

舍命陪君子

指不惜犧牲性命奉陪別人從事力不從心或力不能及的事。

劉江《太行風雲》:“心想,往後你要遇上困難,隻要我觀音保能辦,一定舍命陪君子。”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指要使敵方解體,要先擒住他的首領。也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吳強《紅日》九章三七:“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知道不知道?記住!碰到騎馬的敵人,就是先打馬後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