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遇故知
故知:老朋友,熟人。在異鄉遇到了過去的才能朋友。
丁玲《回憶潘漢年同誌》:“我一看大驚,幾乎叫出來,趕忙笑著讓坐,這不是是潘漢年同誌嗎?真是他鄉遇故知!”
抬杠
指互不相讓,爭辯不休。
茅盾《春蠶》:“為了那‘洋種’問題,她到現在常要和老通寶抬杠。”
抬頭不見低頭見
形容彼此經常見麵接觸。
周立波《暴風驟雨》:“咱們一個屯子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平日都是你兄我弟的。”
太歲頭上動土
迷信認為,太歲凶煞,人們動土建築,要避開太歲出現的方位,否則會招來禍患。比喻觸犯強有力的人。
老舍《四世同堂》:“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一些。‘你看,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
泰山不是壘的,火車不是推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靠的是真本事,不憑吹噓。
柳杞《長城煙塵》:“他們揀了便宜仗,還會賣乖說:‘泰山不是壘的,火車不是推的。’”
貪多嚼不爛
比喻貪求過多,得不到好效果。
《紅樓夢》第九回:“雖說是奮誌要強,那功課寧可少些:一則貪多嚼不爛,二則身子也要保重。”
探口風
從對方的話中探測其意向。
王汶石《風雪之夜》:“誰也不願意要他。他隻好跑到這兒探探亞來的口風,盼望亞來收留他。”
探囊取物
比喻輕而易舉,得來毫不費力。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糖衣炮彈
比喻引誘、腐蝕人的東西或手段。
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資產階級一定要腐蝕人,用糖衣炮彈打人。”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比喻目光短淺,一心圖謀危害別人,卻不知有人正在背後算計自己。也比喻貪圖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
黎汝清《葉秋紅》:“胡定坤說的並非全是實話,但也並非全是假話,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諺語來形容他們的關係,是再確切不過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樹、李樹不會召喚人,但其花絢麗,其實甘美,招人喜愛,故眾人爭赴之。時間一久,樹下自會走出一條小路來。比喻人隻要品德高尚,對人真誠,就會受到公眾的信賴和崇敬。也用以比喻注重實際,不圖虛名。
《冊府元龜·帝王部》:“古人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殿下仁孝,自然德義高遠,四海之內,莫不聞知。”
桃李滿天下
比喻教育培養的學生多,遍布各地。
姚雪垠《李自成》(二)中:“黃、葉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黃更是當代大儒,海內人望,不惟桃李滿天下,而且不少故舊門生身居顯要。”
逃之夭夭
原作“桃之夭夭”,形容桃樹枝葉繁茂。後借“桃”諧“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詼諧說法。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回:“李保看此光景,竟將銀兩包袱收拾收拾,逃之夭夭了。”
套近乎
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虛情假意地向對方表示親近。
諶容《萬年青》:“前兒小李想跟我套近乎,我一頭給他撞南牆去了。”
剃頭擔子一頭熱
比喻事情的雙方,隻有一方表示熱情,要求迫切,另一方卻表現得冷淡、漠然。多指單相思。
劉江《太行風雲》剃頭擔子一頭熱,一直想人家算回什麼事,你有情,我有意,愛情要建立在為革命為人民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