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毒士賈詡(1 / 2)

回到家的曹植心情並不平靜,他知道自己已經和曹丕站在了對立麵。一個是魏文帝,一個是晉朝的實際奠基人司馬懿,一個比一個難對付。是時候找個幫手了,曹植心中轉過了荀彧、程昱、荀攸等人的名字,用排除法一一思考著招攬到他們幫助的可能性。首先是荀彧,王佐之才,沒有荀彧就沒有曹操的基業,這是後世公認的事實,如果把早死的郭嘉比做漢初三傑之留侯張良,那荀彧一定是丞相蕭何。荀彧不僅有傑出的才華,還有文人特有的風骨和氣節。曹植清楚地知道曆史上的自己借著酒興乘坐馬車打破白馬門行走在天子禦道上,那時候曹操已經是魏王,大家都知道漢室名存實亡,但就是荀彧,也隻有荀彧,逼著曹植認了錯。也因此惹惱了曹操,曹丕上位,荀彧因病去世。誠然,荀彧是一個好朋友,但不是一個好臣子,墨守陳規,心存漢室,這樣的人是不會在世子之爭中幫助自己的,荀彧出局。荀攸也不可取,原因有三:第一,荀攸也心存漢室,隻是他明白大勢所趨,順應潮流。第二,他是荀家人,不需要依靠曹操的兒子作什麼,相反,曹操的兒子得把他高高捧起。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荀攸他是曹操的左膀右臂,立下大功的頂級謀士,在他心目中,也許曹植也隻不過是略有薄名的主公公子而已,並不是什麼大人物,所以荀攸是不靠譜的。程昱那就更不可能了,一生隻忠於曹操一人。曹植想來想去,自己身邊就隻有一個楊修,稱得上是青年才俊了。可是隻有楊修是遠遠不行的,就好像曹植拿著手槍正在得瑟,卻發現曹丕拿著核按鈕,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存在。不,還有一人,曹植忽然記起一人,如果沒有後世記憶,他根本不會知道那個人的真正的厲害,那個人就是毒士賈詡!

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

賈詡之所以被後人稱為“毒士”,是因為賈詡給董卓死後的涼州軍出過主意: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麵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為眾人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