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使國泰的市場占有率驟升,不到一年的功夫,竟然在台灣同行業中排名第一,為世人所矚目。
1979年,不滿60歲的蔡萬春中風臥病在床。蔡氏財團一時失去鐵腕,產業隨即分裂為四大部分:“強國集團”、“國信集團”、“國塑集團”、“興來集團”,由蔡萬霖,蔡萬春的長子蔡辰男,次子蔡辰洲,三子、四子蔡辰洋、蔡辰成分別掌管。蔡萬霖見兄長雖威風猶存但再不能統一指揮了,就料定分管的結果必然是分產分家,他暗中培植實力,密插親信,迅速進入最佳狀態,等待時機到來。
他以讓出“十信”的經營權力為誘餌,收進蔡辰男三個弟弟手中的“國泰”股票,取得“國泰”的絕對統治權。這一手是蔡萬春過去慣用的借刀殺人之計,蔡萬霖現在把它用在四個侄子身上,立刻見到一箭雙雕之效:一是把辰男擠出“國泰”,使自己真正擁有“領地”,可以著手營建自己的企業王國;二是讓辰男四兄弟為奪取“十信”經營權而鷸蚌相爭。蔡萬霖接著就悄悄地接管了蔡萬春與台灣當局的各種朝野關係。由於蔡辰男兄弟自恃有管理才能,對許多老員工“不夠尊重”,這些人便轉在蔡萬霖門下就格外賣力;與蔡萬春不同的是,蔡萬霖不顯山不露水,從不張揚各種勢力,可一旦需要時便有人出麵相幫。
1979年下半年,蔡萬春再也無法繼續管理企業,蔡氏家族頓時解體。蔡萬霖擁有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等企業;國泰其餘產業由蔡家其他人員經營。
分家之後,蔡萬霖把主要精力放在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的建設上。“國泰”遂成為蔡萬霖的資金供應站,成為他發展多種企業的經濟支柱。
蔡萬霖的企業雖然仍沿用國泰的名稱,事實上早已自立門戶,以霖園企業為招牌,成立了霖園關係企業集團。他拋出了四項獨特的經營策略:一是強化“黃埔式訓練”,全體員工每天早晨8點半出操、跑步、喊口號、唱《國泰之歌》,每年招大學生作為“儲備幹部”,派往各地從事培訓和監督業務。二是“愛人散財”,他拿出4億股票分發給科長以上員工的人,讓每人白賺100萬元,每年獎金額在6個月工資以上,讓他們“人人都是富翁”。三是倡導“勤勉敬業”,“國泰”為使內部競爭機會均等,規定中高級主管3年輪調一次,派精幹者到各處查看,杜絕營私舞弊,對挪用公款者一律革職。四是推行“質量並重”,他毅然調低“國泰”年營業額的增長率,集中精力優化售後服務。四條奇策很快使“國泰”業績大幅度上升,僅在8年之內,營業額突破第二個1000億(第一個1000億用了20年)。
蔡萬霖從不涉足不熟悉的行業,他管理企業的秘訣是狠、準、精,同時注意培養人才,強調管理紀律。
霖園關係企業集團的支柱是國泰人壽保險公司,主要從事人身保險業。蔡萬霖於1979年出任該公司董事長,開始了他事業的重要轉折。他強調“重視保護權益,負起社會責任”,並提出爭取“人人保險,家家幸福”。在他的領導下,“國泰人壽”將人身保險業推至台灣各個角落,設置了許多分支機構,甚至遠及澎湖列島。
現在該公司幾乎每天能收人1.5億元的保險費,而蔡萬霖本人每天淨收入1000萬元台幣。
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是霖園關係企業集團的另一重要公司。其任務主要是興建住宅、公寓、商業大廈、辦公大樓,然後出售或出租。因注重質量,價格合理,建築物頗受購房置業者的歡迎讚許。
1981年,由於受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台灣的建築業陷入蕭條,許多頗具規模的公司紛紛倒閉。蔡萬霖卻能審時度勢,采取特惠購房等辦法衝出逆境。
1987年,該公司營業額達55.9億元台幣,居台灣建築業榜首。
鑒於台灣土地資源有限,蔡萬霖所建的百餘棟大樓,除自用外極少出售。即使在房地產價格低落不振之際,也始終堅持“隻租不賣”的原則。如今,國泰集團的資產正因房地產價格的高漲而快速增長。
國泰自創建以來,年年都招考大專畢業生,作為公司的儲備幹部。為激勵員工的敬業精神,缺乏音樂細胞的蔡萬霖,在全體員工中征集《國泰之歌》的歌詞,並灌製成錄音磁帶在公司播放、教唱。
蔡萬霖作為台灣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霖園關係企業集團核心人物,有“聚財之神”的美名。其個人財富超過60億美元,而其整個家族的資產總值則高達3000億美元。
國泰正在走向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