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就好像綜藝節目中的孤島生存遊戲。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獨木舟上行走,沒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關鍵時候跑不動,被老虎、獅子吃了。總之,競爭就是這樣的,適者生存的遊戲規則是明確的,所以應該有這樣的思想準備。倒下去也沒有什麼可惜,因為他知道自己堅持不了。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例子,從獨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過來非常地難。”
欲速則不達
劉永好認為自己還不算是成功。那麼,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比較成功呢?
“成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有很多企業都說,我們要在多少年內達到世界500強,我聽到很多這樣的話。在15年前、10年前、5年前,我都聽到過這樣的話。可是,現在說這句話的企業都已經沒有了。越是要達到世界500強,倒下去的速度就會越快,你朝著這個目標不是腳踏實地去做的話,往往就奠定了失敗的基礎,失敗的可能性就會更大。畢竟,你在進步的時候,別人也在進步。
“1995年開政協會議,我們被邀請到一位大老板那裏去,他給我們指點江山。他講,‘我們企業每年的增長速度是10倍,多少年之後我們就可以達到世界500強。’他在上邊講,我們這些企業家在下邊算,不得了,10年之後,這個企業能把地球買下來!當時,我們就覺得這個企業不會活多少時間。果然,沒有多久,這個企業就沒有了。”
“任何一個企業都會有一個生命的周期,不可能想象出一個企業的生命周期是1萬年。到現在世界上最好的企業不過幾百年,不得了了!因為變化太大了,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裏盡可能做得好一些,更強一些,做得時間更長一些。怎麼樣保證我們的公司生命周期更長一些呢?那就需要我們這一批人前赴後繼地去努力。”
劉永好如是說,他會給自己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嗎?……通用的傑克·韋爾奇畫了四個象限,將人才分為德(品德)能(能力)型、隻德不能型、隻能不德型、不德不能型。第一種提拔重用,第二種培養使用,第三種小心使用,第四種堅決不用。對此,劉永好也有自己的心得體會。
劉永好自述
在企業很小、開始創業的時候,家族的色彩是很濃的。沒有太多的考慮,綁在一起,要漲一起漲,要沉一塊沉。這時候,講忠誠的話,更多的是對人的忠誠,家族企業就是對老板的忠誠。家族企業做大,要逐步擺脫家族的特色,這個時候要對事業忠誠。
我們公司也有許多人,經常說一些不太順耳的話,來找我說這個問題怎麼樣?在私營企業,一般都是老板怎麼說,下屬怎麼做。如果企業完全這麼做,這個企業肯定長不大,因為老板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的知識、資訊和聰明才智是有限的,他不是最優秀的。所以,企業做到一定大,一定要克服家族製管理,要對企業忠誠,而不是對個人忠誠。比如,老板要做一件事情,有人對老板說:“我做過調查,你這樣做不可以啊。”從眼前看,他可能對老板不夠尊重,但是,從長遠來看,老板最終會感謝他。
另外,要格外注意的是,我們缺什麼,就趕快補什麼。經過20多年的發展,跟我們一起創業的員工,對公司非常有感情,很忠誠,也非常勤奮,說到哪年哪月做過什麼事情,他們有時候都會流出淚來。他們是我們非常寶貴的財富。但從另一方麵來講,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僅有這些人是不夠的,我們要引進、培養有現代意識的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國外的工作經驗的人才。最近,我們引進了一批這樣的人才,和我們原來的幹部的培養結合起來。